土壤剖面观察与记载实验报告(土壤剖面观察与记载方法)
导语:土壤剖面观察与记载
(1)概念
土壤剖面:自然土壤的剖面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种主要成土因素统统影响下形成的。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直至母质层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这段垂直切面的深度一般在2m以内。
发生层:由于各种原生矿物不断风化,产生各种易溶性盐类,含水氧化铁和含水氧化铝以及硅酸等,并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不同的黏土矿物。同时通过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在降雨的淋洗作用下引起土壤中这些物质的淋溶和淀积,从而形成了土壤剖面中的各种发生层次。分为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岩层。
剖面构造:是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2)剖面形态描述
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内在物质组成外在色彩的表现,由于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不同,所以土壤的颜色多种多样。腐殖质含量多土壤呈黑色,含量少呈暗灰色;土壤中的氧化铁多为含水氧化铁,使土壤呈铁锈色和黄色;石英、斜长石、方解石、高岭石、二氧化硅粉末、碳酸钙粉末使土壤呈白色;氧化亚铁多出现在沼泽土、潜育土中,使土壤具有蓝色或青灰色。除物质成分外,物理性状不同颜色也有差异,例如土壤越湿颜色越深。
质地:土壤的质地是土壤中各种颗粒,如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的重量百分含量。在野外常用指测法来判断土壤质地,分为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黏土等。
结构:土壤结构就是土壤固体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自然界的土壤,往往不是以单粒状态存在,而是形成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或颗粒就是各种土壤结构。根据土壤的结构形状和大小可归纳为块状、核状、柱状、片状、微团聚体及单粒结构等。
紧实度:表示土层的坚实程度,通常可分为:松散、疏松(手指可以插入)、紧实(手指插入困难,铅笔可以)、极紧(铅笔不行)、坚实(剖面刀不行)。
湿度: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土壤肥力因素。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在野外将土壤湿度分为:干、潮、湿、重湿、极湿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成为新生体,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界限。按外观分成盐霜、盐斑、结核等;按化学组成分成易溶性盐类,如氯化钠、碳酸钙等,和由晶质或非晶质的化合物组成,如含水氧化铁的化合物、氧化亚铁的化合物等。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称为侵入体。侵入体有砖头、瓦片、铁器和瓷器,一般常见于耕作土壤中。
植物根系分布:每一土层根系分布的多少、深度、粗细等,分为多(约占土体体积的40%以上)、中(约占土体体积的20-40%)、少(约占土体体积的20%以下)、无(难以见到根系)。
(3)森林土壤模式土壤剖面的构造
O层:枯落物层。发生在有机土中,一般在矿质土层的表层。在森林植被上发育的,根据分解程度不同又可分成三个亚层:L亚层,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层,植物残体的结构仍可识别;F亚层,半分解的枯枝落叶层,植物残体部分被土壤和动物或真菌分解;H亚层,分解完全的枯枝落叶层,已失去原有植物组织形态。
A层:腐殖质层,具有淋溶作用,有机质聚积较多。
B层:淀积层,由上层淋溶下来的物质淀积而成,一般情况下大都坚实。该层的特征为富含三二氧化物或黏土,或是土壤结构的形成,或是颜色的变化指示水解、氧化和还原。
C层:母质层,一般未受成土过程的影响,但也会具有潜育作用,碳酸钙和碳酸镁的聚积以及可溶性盐的聚积。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