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书法十三势具体指什么(十三势说略)

导语: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7——十三势的本意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7——十三势的本意1、比喻和举例

我们向人解释一件事,经常会举例子,或者打个比喻,这样容易使听众明白你要讲的事情。但书法史上恰好相反,古人举一个例子或者打个比喻,背后的道理是不讲给你听的,要你自己去想。

有人问褚遂良,线条怎样可以好看?

褚遂良回答说:"印印泥"。古代打印章是打在封泥上的,好像现代用的火漆印,用印的时候,要用力在紫泥上按下去,褚遂良的意思就是加大下压力度,顶住纸面,但他不直接说出来。

后来陆彦远在沙涂上,用力锥画线条,线条非常鲜明,这才恍然大悟,印印泥就是加大力度的意思。

笔锋和纸张的摩擦力一大,线条就沉着好看,力量小就飘。随着时间的过去,锥划沙又成为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比喻。

唐代怀素问张旭弟子邬彤,草书有什么秘诀。邬彤说张旭私下讲给他听两句话:"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这两句话又是不容易理解的比喻。其实"孤蓬自振"就是左右来回,"惊沙坐飞"就是旋转,讲明了就是使转,不挑明够你猜一辈子。

怀素又向颜真卿请教,颜真卿说"线条要像屋漏痕"。水珠从破墙上流下来的痕迹是弯弯曲曲的,不是平拖线条。

你必须动手腕,来回振动才有这效果。但颜真卿没有明说,只说屋漏痕,要是你家中房子不漏水,就没有体会。这些书法秘诀,当时是不肯直接告诉人的。

那我们来想一想上次的笔势系统表,书法十三势也是举例。

你想唐朝一个不会书法的人,来向张旭请教,张旭只会教他"永"字八法,"回去好好练",有没有用呢?现在我们知道,光会写一个"永"字是没有用的。

"永"字只是一个字例,不知道背后的道理还是不懂。等到你成为张旭的弟子,张老师还会教你"五势"。张旭有没有解释这"五势"背后的道理呢?崔邈没有说,韩方明的记录中也没有,可能是隐瞒了。光是多写五个复合笔势,比普通学生多了五个例子,这样就能写好了吗?这事情还真有点悬。

《翰林传授隐术》有一句重要的话:"夫学书先识宗旨,不知隐术,难以求工。"他说你学书法要明白宗旨,目标是什么,还要知道那些隐藏的道理,否则是难以把字写好的。

简言之:

· 看见古人打比喻,举例子,

· 他背后必定隐藏着某些重要的道理。

· 当你想通背后的道理,这书才算读懂了。

2、方向和路线

让我们整理一下十三势背后的道理。

文字是由笔画所组成的,笔画又称点画。就写字来说,就像这个"永"字,笔画写全了,字就写对了。但它的线条好不好呢?当然不大好,粗细全一样,又平又直,没有变化。写字这件事情是写点画,对线条没有特别的要求。

这个"永"字就不一样了,

它的线条变化丰富,姿态多样。线条好坏,取决于用笔,但二级课程是讨论笔势,笔势讲的是笔锋走势,这两个"永"字笔画的走势是一样的。

·走势1

我们用毛笔写线条,走势包括两点:一是方向,如这个蓝点走的方向是6号位。二是路线,这个蓝点走的是直线,

·走势二

现在另外有一个红点开始运动,方向还是6号位。但路线和蓝点不同,这次走的是弧线。

笔势只讲方向和路线,不讲用笔好坏。如一级课程第22课中,我举文征明写的"寺"字为例,左边是原稿,

右边是我在计算机中把线条改成平拖线。蓝色箭头所指的长线条,本来是滚动的,现在变成直线了,下面的竖笔,本来是8号位弧线努,现在改为8号位纵了。在这个例子中,我没有改变线条笔势的方向,只是改变了路线。改了路线影响也很大,整个字变的呆板了。

·方向和路线

方向和路线这两个因素也会反映在我们生活中。

你看下面四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他想向东走",这是有方向,但还没动身。"他沿着东路走了",这就有方向、有路线。"他从这里一直向东走了",强调走直路。"他绕过那山,向东走了",强调走弯路。

所以讲到运动,一是方向,二是路线,笔势也是这样。

八面锋在讲什么?这是跟你讲方向。从线条的角度说,以五号位为中心。四面八方都可以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八面出锋。

但八面锋没有讲到路线,出锋后可能走直线,也可能走弧线。把八面锋套入一个"永"字,那就受"永"字形体的限制了。

侧势和磔势都走九号位,勒势走六号位,策是向三号方向走的横,努八号位,啄和掠这两个是七号位,趯往往向一号位,或者用四号位也可以。

所以写一个"永"字,"永"字笔画只用了六个方向,"永"字八个点画不是完整的八面锋,没有二号方向。

"永"字七号位有啄势和掠势,九号位有侧势和磔势,一个方向有两笔,这是重复了吗?仔细想一想,方向是重复了,但路线却没有重复。啄势和磔势是走直线,掠势和侧势是走弧线。方向相同但路线不同,这是"永"字给我们重要的启发。

"永"字中六号位的横没有弧线,八号位的竖没有直线。

简言之:

统计一下"永"字表达的笔势:

方向:"永"字八个笔画有六个方向。

路线:五段直线,三段弧线。

有没有另外一个字八个点画恰巧有八个方向,而且又有直线又有弧线的呢?肯定没有。

"永"字是书法线条的一个范例,发明者可说非常聪明,但其中线条的方向和路线道理,要靠你自己去慢慢领悟了。

隋朝有个和尚智果,写了一篇《心成颂》,其中有"隔仰隔覆"这一条,他说:"并"字隔"二"(就是有两横),"畺[jiang1]"字隔"三"(就是有三横),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这说明当时已经认识到线条的变化,一横的写法未必是直线,而是有仰有覆的。

历史上讲到仰覆,智果不是第一个。

正因为"永"字讲笔势,方向和路线都不够完整,所以历代加以补充,横画有补充,竖画也是这样。"永"字竖画用"努",还要补充裹和直线纵。裹和纵"永"字中用不到,但其他地方会用到。

《翰林传授隐术》有一句重要的话:"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取则而已。"

这最后一句"取则而已",说明"永"字八法只是一个例子,学"永"字八法,只是取其原则。所有举例或者比喻,都是有缺点的,如果你要全面检讨书法线条的笔势,最好就是摆脱文字形体的约束,单纯就线条来讨论。

所以回过头来看上次这张系统表,右边"五势"总结使转五种形式是比较完整的,左边"永"字八势不等于完整的八面锋,不要误会,其中有些方向重复,有些方向和路线缺少了。这些缺少的东西,是通过专称来补全的。

这个张旭笔势系统表,是相当好的一个表,但你也要记住,受制于"永"字而有一些局限。

3、书法线条

上次思考题,我请大家想一下能否用线条来排一张表,这个意思就是不要拿一个字形框住自己,就单纯的书法线条来研究。书法线条有多少呢?我以前说过,主要就是这四条。

汉字横竖撇捺是四大主要笔画,就是这四根线条斜度不同的表现。每一个方向上都可以有三根线,

中间一根是直线,左右两根是弧线,所以是有方向、有路线,"永"字八法中有策,这是文字点画名称,策是向上的横,就线条来说,可以包括在横中,不用专门列出。

如文征明写的这个字,

三个横都是向上的,是不是都称之为策呢?从点画角度来说,策是挑,这三笔都不是。从线条角度来讲还是归入横,只是角度斜一点。

纵横是直线条,接近于纵横的弧线是仰覆努裹。

在"永"字中横线称之为勒,是笔画名称,跟用笔有关。但在线条中不用勒,纵横是相对的两个名称,这是习惯用语,没法叫纵勒。

再推演下去,倾斜的线条通常称之为撇捺,但这是总称。分的仔细一点,走七号位的直线撇为啄势,曲线撇为掠势。打问号的这一笔没有名字,古书中没有找到。没有这个名字,是因为真书、行书中这一笔不常用到。

有两个同学向我建议把这根弧线叫"拂",以便补全名称。古书中原本有一个"拂掠势"是啄的别名,是直线不是弧线,现在把"拂掠势"拆开,下面是"掠势",上面就是"拂势"。

九号位磔势走直线,起笔、收笔都不计在内。上面这一根是波,"永"字八法第一点侧势就是波的缩短。下面这条是戈,这样就全了。

从理论上说,八面锋每一个方向都可以有三条线。这样一来,八个方向就是二十四根线条了,实际上没有这样复杂,汉字主要笔画是横竖撇捺,也就是6、7、8、9这四根线条,

其他1、2、3、4方向涉及到外向圈,所以往往只用短直线带笔。3号位的策刚才说可以包括在横线中,只是角度稍微斜一点。有时候3号位也用作趯,如斸(zhu2)钩势和打钩势下面的一趯,所以趯的方向比较多,1、2、3、4都可以趯出,不是主要线条。

归结起来,主要直线方向有6、7、8、9,名称是横、纵、啄、磔。

它们的反方向,就是1、2、3、4这四条,经常用作短短的一趯。要知道趯不属于独立的单一线条,它是行草书的带笔发展出来的,到"永"字八法才分离为一笔。

直线的八个方向都有了,四根主要线条加一个趯就是五种。

接下来弧线,

主要方向6、7、8、9,每个方向上面有两条,名称是仰覆、努裹、拂掠、波戈。你可以看到,这都是内向圈,这样一来,八个方向的弧线也齐了。

简言之:

· 书法所用基本线条的笔势,数量并不多。

· 直线五种,弧线八种,共十三种。

· 如果用笔不同,配搭不同,那就非常复杂。

你运笔时,笔锋运动只是这十三种走法。这十三根线条,是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字例中的,"永"字八法用到了一部分,所以说只是范例。

很久以来,我想设计一张表,把张旭"永"字和"五势"的本意表现出来。单一笔势就是基本线条,直线五种,一趯因为代表了几个方向,所以留一席给他。弧线八种,都是内向圈。复合笔势就是组合线条,组合手法称为使转,包括直线加直线,弧线加弧线和直线加弧线三组。使包括迭加和移位,转包括转动和滚动,以及使转逆向牵连。

张旭十三势是举例,本意在这表上表达无遗。这张表不是要否定上次那一张,也不是要替代那一张,这张表只是说出了例子背后的意思,是上次那一张的补充。

谢谢各位。

本节要点:

· 隐藏在举例和比喻背后的真意。

· 笔势:方向和路线。

· 张旭十三势真意排列的系统表。

复习思考:

· 99个笔势够不够用?

· L1-46拨镫法一课,讲到卢肇反对"永"字八法这个字例,主张韩愈所授的"推拖捻(niǎn)拽"拨镫法,你能排出一个非张旭系统的笔势表吗?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