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之字(兰亭集序中之字有多少种不同写法)

导语:王羲之《兰亭集序》中21个“之”字的写法,有何异同?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共有21个“之”字,其中正文出共现20个“之”字,加上落款中的1个“之”字共计21个字“之”。其中这21个“之”字无一雷同,各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向来为人们所称道。

当然,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有人说,让我写21个“之”字也会个个不同。但是,字固然不会完全相同,但是写法却会一致。比如元朝书法家赵松雪是超一流的书法家,但是他被人诟病的地方之一就是千字一面,许多是相同的字写法一致。而王羲之的独特之处则是每个”之“字的写法或技巧都有差异。

文忌重复。莎士比亚说,第一个说女人像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说的是庸才,第三个为样说的是蠢才,书法创作也是如此。重复出现就会影响艺术作品的美感,那么王羲之是怎样用不同的写法让

第一个“之”字在第一行“暮春之初”。点画似一短横,尖起尖收,略向右下倾斜,收锋起笔处的左下方;横画尖起,与上笔末尾呼应,顿笔较重,笔势左低右高,符合王字主要特征;横画末尾绞转换锋写撇,至末尾再绞转换锋写捺;捺画一波三折,呈外拓之势与前三笔的内擫构成对比,捺尾及点、横起笔处的尖锋与横撇及撇捺转折处的圆笔绞转构成对比。

第二个“之”字在第二行的“会于山阴之兰亭”。点画较短,尖锋起笔,顿笔圆收,收笔处出锋明显;横画尖起,收笔处绞转变化撇画,二者几乎重合;捺笔一波三折,末笔出锋收尖尾。

第三个“之”字在第六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点画尖锋起笔,衄锋下转,挫笔(不称“挫锋”是强调最后收尾的作用)收断尾;横画尖起,顿笔明显;捺笔以反捺内收,笔势外拓,与点画及横画的内擫构成对比。

第四个“之”字在第九行“仰观宇宙之大”。点画较长,似一右下伸展的短横;横画尖起,与上笔末尾呼应,顿笔较重,笔势左低右高,符合王字主要特征;横画末尾方笔翻转写撇,外拓之势明显,撇末圆笔绞转写捺;捺画一波三折,写法与第一个“之”字中的捺画基本相同,但行笔处较为瘦长。

第五个“之”字在第九行“俯察品类之盛”,点画尖锋起、揭笔摇腕出尖;横画尖起后重顿,再提笔外拓牵丝;横画末尾顺势下按,按锋后外拓行笔,由粗至细;捺画较粗,顿笔收圆尾横。这个“之”字中,用笔的肥瘦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结:王羲之所写的这五个“之”,不同之处很多。第一,点的收尾处不同,它们或圆(第二、四个“之”),或尖(第一、五个“之”),或断(第三个“之”);第二,点的收笔处出锋之处不一。它们或在头(第一个“之”),或在腹(第二、三个“之”),或在尾(第三、五个“之”);第三,转折处不同。它们或翻笔成方(第三、四个“之”)或绞转成圆(第一、二个“之”),或连笔成圆、成方(第五个“之”);第四;横、撇、捺的粗细变化不一,尤其以第五个“之”字的对比鲜明;第五,捺画收尾或揭笔出尖(第一、二、三个“之”),或顿笔成圆(第四、五个“之”)。

不过,王羲之所写的这五个“之”,也有着不少相似之处。第一,点、横的起笔都是露锋尖入(但长短方圆都有差异);第二,“点”画均先内擫再外拓(但其轻重程度不同);第三,横画则均在露锋尖起后顿笔(但顿笔及行笔轻重不同)。

王羲之《兰亭序》中前五个“之”字的异同特点,在其它16个“之”字中也基本一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王羲之的这五个“之”字中,我们可以窥见用笔轻重、肥瘦、藏露、方圆等不同风格,学习揭笔、顿笔、挫笔、绞转、翻笔、连笔、分笔等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技巧。书圣的书法艺术是一座很大的富矿!

本文内容由小奈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