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门多少个(北京城有多少门)
导语:天安门、永定门……北京城到底多少门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吸引来着全世界的游客到这里旅游。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胡同多、门多、礼数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北京城到底有多少门。
老北京有一种说法: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其中“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共计 20 座。
但是北京城的城门真的只有 20 座吗?其实不然,除了这 20 座城门之外,北京还有龙脉口四门、宫城四门和近代四门,也就是说:北京城共有城门 32座。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龙脉口四门:中华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宫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近代四门: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水关门。
现在的北京城,除了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德胜门箭楼、天安门城楼、端门和宫城四门之外,其他城门早已不复存在。
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 ,原名丽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俗称前门。是"京师九门"中最大的一座。包括城楼和箭楼,两者连接于一体构成瓮城。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前门箭楼曾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的炮火炸毁。现在的箭楼是由北洋政府于1915年在德国建筑师的协助下重新修建的。
德胜门,位于内城北垣西侧。元代名“建德门”,大都建德门南移后,更名“德胜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1915年拆除德胜门瓮城。1921年拆除城楼。1955年拆除城台。因该门瓮城南北进深很长,箭楼位置比安定门箭楼偏北50余米,未阻挡地铁施工,因此未被拆除.有幸成了内九门仅存的“一对半”(“一对”是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半”是德胜门箭楼)
天安门是明清的皇城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如今是皇城四门的仅存。
端门(Duan men)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端门城楼在明清两代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每逢皇帝举行大朝会或者出行,城楼下的御道两侧,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明代称承天门),长达两华里。
宫城辟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也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称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重修时,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迤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西华门西向,与东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西华门与东华门形制基本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门钉为纵九横九。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门楼用于安放阅兵所用棉甲及锭钉盔甲。西面檐下“西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责编:李军喜)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