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普心动机思维导图(普通心理学关于动机的论文)

导语:管理心理学之普心 有关动机的理论

很长时间以来心理学家们都没有成功的得出有关动机的完整理论。一部分心理学家关注最基础的生存动机,例如饥饿和口渴;另一部分心理学家则尝试去解释归属,创造力,成就感等其他动机。没有理论能够包含所有的动机,同时与真实世界的观察结果保持一致。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些著名的动机理论。

1.本能理论

从威廉 詹姆斯时代起,心理学家们已经意识到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具有一套能够促进其生存的本能行为。根据本能理论,这些行为可以很好地解释动物活动的规律性周期,例如候鸟的迁徙,鲑鱼的迴游。虽然本能行为并不主要依赖于学习,但是学习能够改变行为,例如母猫会教导小猫狩猎的技巧,蜜蜂通过沟通确定食物的方位。本能这个词最初是包含了大部分的天性和小部分教养的行为。后来随着本能这个词的日常化,其含义变得模糊不清,几乎不能作为对行为的解释了。现在的科学家们更习惯于用固定行为模式这个术语。它是指同一物种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由可辨识的刺激诱发的先天行为模式。虽然固定行为模式能够解释人类的部分行为,但是对于日常工作和娱乐中的更为复杂的行为,这一解释就难以令人信服。

2.驱力理论

心理学家将生物性驱力定义为为驱使生物体满足其生理需要的能量或紧张状态。在驱力理论中,生理需要导致驱力状态,这种状态会迫使生物体做出满足相关需要的行为最终达到一种称为内稳态的平衡状态。驱力理论同样也无法解释人类的一些复杂行为。例如在不存在明显剥夺状况或需要的情况下,人类有可能会单纯为了增加刺激而行动。另外目标驱动的行为不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是根源于学习,激励,威胁或者社会文化压力。这类行为也无法用驱力理论来解释。

3.心理动力学理论

3.1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动机主要来自无意识的深层本我,那里隐藏着两种基本欲望“艾洛斯”(生本能)和“桑纳托斯”(死本能)。我们的所有行为要么是由这两种冲动中的一种造成的,要么是由于心理的其他部分为了控制这些欲望所采取的措施而导致的。为了避免产生心理问题,我们需要找到能被接受的,用于发泄性和攻击需要的途径。

3.2 新动机进化理论

新的动机进化理论借用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将人的基本动机分为两个:生存和繁衍。他们也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包括动机在内的许多心理活动确实发生在意识之外,只是对无意识成分的具体内容的理解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存在分歧。和弗洛伊德的理论意义,新动机进化理论也采用发展的视角来解释动机的理论,在儿童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动机一直会发生变化。

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 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学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基于需求层次,不同动机具有不同优先级,人类会首先满足最为紧迫的需求,当基本需求被满足后,更高级的需求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他的理论试图囊括能够激励人类的各种因素,从生物驱力到社会动机,再到创造力。具体的需求层次自下而上非别是:

A. 生理需求,例如饥渴。

B. 安全需求,激励我们躲避危险。

C. 爱,依恋和归属,激励我们和他人建立和保持亲密关系。

D. 自尊,激励我们喜欢自己,认同自己,并做一些能够赢得自己和他人尊重的事情。

E. 自我实现,激励我们发挥创造力。

F. 自我超越,激励我们超出自我现实的范畴,寻求更深远的根源,例如专注于宗教,慈善,音乐等,或者是对智慧的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主要区别在于自我超越超出了个人愉悦或其他以自我为中心的益处。

需求层次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不能解释那些特立独行的个体的行为,同时忽略了性驱力的力量,并且只适用于自我导向(个人主义)的文化环境。

5.整合理论

新的整合理论与马斯洛理论的主要差异在于动机的优先级不是严格固定的。目前的心理学家更倾向于以流动的形式看待需求层次,需求层次的变化主要受三方面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功能分析,近端分析和发展水平分析。

5.1 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看重动机的功能性,我们的动机具有一个“默认的”层级。进化心理学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修正如下图:

5.2 近端分析

近端分析聚焦在能马上影响动机的事件,物体,诱因和威胁上。一个重要的近端刺激能短暂的修改平常的动机层次。

5.3 发展水平分析

发展水平分析展示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动机的优先级是如何改变的。在婴儿期,饥渴和接触安抚无疑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当你变成一个年轻人是,性动机和社会认可就会占据需求层次的主导位置。

5.4 关于整合理论的争议

肯里克团队把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位于塔尖的自我实现替换成了对交配和教养的需求。他们认为为了自我实现而产生的生产能力和创造力实际上只是为了达到繁衍和保证基因后代幸存的目的。他们可能忽略了更高级的动机很可能与进化功能相脱离,包括创造性和好奇心的需要。

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切的知晓大脑是如何控制动机层次的排列和调整的,但至少我们搭建起了一个框架,有助于今后的科学家们向其中填充更多具体的理论内容。

6.激励他人的因素

当你想通过了解相关因素来激励一个人的行为时,我们建议先寻找外部动机,即可能起作用的外部诱因和威胁。同时还需要考虑社会动机。第一位社会心理学家阿斯勒认为问题行为通常源于对个人不足的感觉和对社会威胁的感知。简单来说,感觉到受威胁的个体可能会做出令人讨厌的或者防御性行为,例如引人注意,挑衅或者报复等。这种情况下,请不要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并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社会动机。

参考书目: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本文内容由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