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士农工商顺序(士农工商为什么这么排)

导语:士农工商的排序,是什么缘由造成的?

至秦朝之后,儒家思想开始发展壮大,并对国家政策有多方面的改革,期间制定了一个鄙视链,是为——士农工商,意思也浅显易懂,士人身份最高,农民次之,工人再次。

而商人的地位则是最低的,在封建社会中,被视为最低贱的职业,那么这种情况是因为什么而造成的?

其实,商人这种职业,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在原始社会时期,一个名为“商”的部落,发明了利于民生的商品,开启了以物易物的时代,同时因此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各种资源过剩,又产生了商队,走访各个部落贩卖商品。所以这个时候的商人,地位并不低。

到了春秋时期,根据《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柱石。根据这种说法,人们并不会鄙视商人,并认为士农工商都是国家不可或缺的存在,地位是平等的。

因此,春秋时期士人也可以兼职商人,并不像之后朝代那样,对商人有各种条条框框的规定。比方孔子门下就有弟子经商,被人们称为“儒商”。

当然,根据《左传》中的——工商食官制度,官府掌控垄断商业,一般商人是没有自主经营权的,国家对这方面掌控力极强。

然而这种制度,主要为了世家贵族服务,随着时代变迁,这种制度被打破,私自经营的商人变多,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私商已经成为主体。

战国时期,也是因为大量的私商,让各个地方的经济相互流通,促进了经济繁荣,对社会带来极大的贡献,然而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

尤其是,商人这种对“利润”极其看重的群体,良莠不齐的私商里,总会出现一些为了牟取暴利的投机者,甚至出现一些发国难财的奸商。

要知道,古代社会生存落后,缺乏足够抵御风险的条件,如果风调雨顺是丰收的年节,家家户户或许还有点余粮,反之出现了天灾人祸,平民百姓估计得家破人亡。

在这种时候,一些私商通过东买西卖,低买高卖等方式,攫取了巨量的财富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地物资的不平衡,损害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战国时期,就因为这些情况,出现了不少有钱有势的大商人,他们活得比一些高官权贵都滋润,根据记载这些人一律都是私商。

《国语·晋语八》曰:“夫绛之富商,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而无寻尺之禄”。

于是国家便将士人排在第一,占据道德制高点,巩固统治阶层,鼓励人民投效国家等等。将农民排在第二,也是因为全天下的口粮,都出自农民之手,如此排行是为了,鼓励百姓耕田牧畜,同时也反映了,农牧业对国家的重要性。

而其中的“工人”,则是包括了地位较高的工匠等手艺人,以及遭人鄙视的戏子、杂耍、歌妓、舞女等职业,因为这些职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因此称为下九流。

而商人排在最末尾,并不能说明其作用小,更多的是因为各种原因,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打压,因此还制定了许多规定,用来限制商人的发展和野心。

例如商人再富有,在家也不得拥有豪宅,出外也不能乘坐高车驷马等等限制,极尽贬低商人的身份,导致百姓将商人看作农奴。

说到这里,可以得出,商人之所以地位低下,除了时代的不允许,还有部分行为恶劣的商人,影响了整个商人群体的声誉而导致的。

现代商业繁荣,注定了商人的身份比之古代,不知高出多少,因此往往被人视作精英阶级,是平常人口中羡慕的对象。

本文内容由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