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曹操的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什么意思(曹操的诗结尾都有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导语:曹操的诗最后常加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到底是不是废话?

很多人都说曹操是一个被野心耽误了的文学家,以他现存的诗作水平来看,如果能安心搞文学,将会成为文坛最闪耀的明星之一。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如果没有那股野心,曹操写不出《短歌行》,毕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式的豪迈不是一般文人写得出来的;如果没有那股野心,曹操写不出《龟虽寿》,毕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式的豪情,非一般书生才子所能有。不管他是否是枭雄,因为这份野心,和与普通文人不同的眼界,曹操在千年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曹操的诗,常能让人振奋精神。但关于他的诗,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他写诗最后总爱加上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平生存诗共20余首,这些诗的题材丰富,有写现实的,有游仙的,有抒写理想的。这20余首诗篇中,《观沧海》、《龟虽寿》、《冬十月》、《土不同》4篇都用的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8个字结尾。这到底是不是废话?是否多此一举。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二。

一:这8个字是什么意思

曹操写的都是乐府诗,而乐府本身就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我们现在常说的乐府,指的是汉乐府,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立乐府,在民间收集各种音乐,对它们进行改编、整理,拿到宫廷演唱。后来这种诗风盛行后,民间教坊也开始流行起来,大量文人都开始迎合朝廷的喜好,创作乐府诗。从此,这种诗风就确立起来。以致到唐代,乐府诗仍占了很大数量。

一般人写的乐府诗,其实只是模仿这种诗体,并无人替他们谱曲演奏。但曹操本就是一方掌权者,所以他写的乐府诗,是真的给乐人们唱的。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当时乐府歌曲典型的歌曲式结尾,意思是:好极了!好得很!庆幸得很! 这8个字,有可能是曹操自己加上去的,也有可能是经过他允许后,乐人们在演唱时加上去的。

二:算不算是废话?

这8个字,和诗本身有没有关系,我们看曹操的这首《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观沧海是曹操的经典四言诗之一。全通寥寥几句,明白如话,却气势磅礴。诗中既有浪漫的想象,又眼前的壮丽实景,写得十分浪漫。从格式上来看,我们也不难看出,最后8个字应该是后加上的。而从内容上来看,它与前几句确实没什么关系。但加上它之后,整首诗的感情有得以加强,通篇也更有气势,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大家可以试试,如果不念最后这8个字,是否会觉得诗本身的气势减了不少?

曹操的20多首诗作中,只有4首是加上了这8个字的。仔细分析这4首作品就不难发现,每首都是感情十分强烈的作品。《龟虽寿》抒写的是壮志暮年,《冬十月》抒写的是行军途中的万千感慨、《土不同》写的是个人的雄心壮志和为不得志者抱不平。这些作品加上这8个字后,无一例外增强了原诗的表现力。这就是为何只在这4首诗里加,其它诗后没有。

三:曹操后,很少再有人用这8个字

这8个字,成了曹操诗的一个鲜明特点。笔者翻看《全唐诗》和《全宋词》,并没有找到有名家再用这种写法。到了明代,大文人王世贞倒是尝试过4首,都是模仿曹操的诗风,刻意加上的。不过这几首诗水平有限,效果并不算太好,所以也不算有名气。

明明是挺好的一个写法,为何文人们不愿意用这8个字了?最大的可能是大家对曹操这个人不是很认同。多年来,曹操一直被称为“枭雄”,像这种极具其个人风格的写法,一般文人要么不屑用,要么不敢用,怕给自己招来非议。

众多文人对曹操的不认同,从大家对他的经典诗作《短歌行二首》的评价中就看得出来。明明是挺好的一首诗作,还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多个名句,但后世的评价却是这样的:

明代大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写道:老瞒如此欺人。

清代文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写道:毕露其假。

清代文人朱乾更直接:撵躬自篡汉之实,昭昭若此

正因为对曹操的不认同,哪怕他的诗作写得再好,也极少有文人愿意模仿,王世贞敢仿确实是挺有胆量。不过凭他一人之力,“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种写法自然也红不了。

小结: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然与全诗在内容上没什么关联,但绝不是废话和多此一举,对加强诗的感染力很有作用。所以传了1000多年,这8个字仍被保留着,在《曹操集》中被一直保留着。而文人们对曹操的看法,往往受正统文化的影响,无法将人与诗分开,对人的不喜,导致曹操诗在很多年里得不到世人的认同,这一点是令人遗憾的。大家觉得曹操的诗写得如何?欢迎讨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