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器的价格(釉里红是哪个窑口的)
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
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釉里红的鼻祖还应该是唐宋时期的铜红釉,特别是北宋钧窑的玫瑰红,海棠红等釉色的烧制成功,为釉里红的创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宋-元 钧窑 天青釉红斑圆盘
从现有史料来看,釉里红的烧造始于元代,兴于明初,成熟于永宣,精于清初。
▲元 釉里红桃形匜 大英博物馆藏
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这种以铜为着色剂的色釉在烧造中十分困难,早期多数都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导致存世佳品可谓凤毛麟角,因而釉里红也成为了瓷器中的贵族。
▲元 釉里红缠枝菊纹玉壶春瓶
大英博物馆藏
釉里红烧制难点
釉里红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但要想烧制出美丽的红色,除掌握好氧化铜的配比外,还要控制好窑温和窑内的还原气氛,因铜离子的变价反应对于温度和还原气氛非常敏感,否则便功亏一篑。所以历朝历代烧制釉里红瓷器的成品率都很低,产量也稀少。
历代釉里红烧制工艺
元代釉里红
元代釉里红呈色多种,鲜红的较少,大多趋灰,有明显晕散,有温度失控而铜红料“烧飞”的变白现象;
这是由于釉里红瓷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所以大多数元代釉里红瓷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
▲元釉里红转把杯
高10cm,口径7.7cm,足径3.8cm
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黑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
▲元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
罐高25.4cm
高安元青花博物馆藏
手法除采用铜红彩在胎体上绘画纹饰之外,还有用铜红单线勾勒,涂抹色地及斑块等其他装饰方法,并经常与青花、刻划花、印花堆塑等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
但其时装饰手段单一,大多用刻划涂抹的手法,这些特征都说明了元代釉里红的原始状态。
▲元代 釉里红彩斑贴塑蟠螭龙纹高足转杯
通高12.6cm
高安元青花博物馆藏
明代釉里红
明代釉里红技术上的改进完成于永乐和宣德两朝。
到永宣时,釉里红呈色已娇艳欲滴,釉面油润晶莹,纹饰绘画趋向简约和灵动,达到了釉里红制作的巅峰。
▲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到了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了,摆脱了元末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
而且宣德时对铜红釉的烧造技术掌握得较好,纹饰清晰,色泽鲜艳,被称为“宝石红”。
▲明宣德 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高8.8cm, 口径9.9cm, 足径4.5cm
上海博物馆藏
宣德釉里红传世极少,其胎体细腻,釉面洁白,再和明艳的釉里红相配合,达到了釉里红工艺极高的境界。
而且还出现了以白釉铺地剔花填红釉的新技法,所填红釉已经略微高出白釉釉面,这是宣德釉里红的一个特点。
▲明成化 青花釉里红神兽纹高足杯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清代釉里红
清代的釉里红呈色已能分出浓淡色阶,这是又一个重要进步。
清康熙时期釉里红的制作取得了仅次于青花瓷的卓越成就,基本上能掌握高温釉下铜红彩料的发色效果,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
▲ 康熙海水江崖龙纹釉里红大缸
雍正时期是当之无愧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工艺最为成功的历史时期。
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特别是青花和釉里红施在同一器上的“青花釉里红”更为突出。
青花为钴,釉里红为铜,因二者烧成气氛不一致,能达到两色都鲜艳的,只有雍正一朝。
▲ 雍正釉里红云海九龙杯
▲清乾隆 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
釉里红的出现,预示着中国绘画技术与工艺制造结合的日趋成熟,彩瓷工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自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扶摇直上。
迄今为止,釉里红在国际拍卖市场也一直位居高价。
永乐 里红海水锥拱苍龙教子图大梅瓶
RMB 74,750,000
清雍正 釉里红三鱼纹盌
尺寸15cm
成交价 GBP 86,500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琪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