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鱼喜欢在什么位置(中秋鱼怎么钓)
导语:水族另类“中秋节”——鱼类洄游探秘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这是不是我们人类独有的节日呢?不见得!地球上很多水族有类似的团聚行为,生物学家把这种行为定义成“洄游”习性。
在一些特定场合,成千上万的鱼儿聚在一起,或是因为聚餐,或是举行集体婚礼,总之是一场大团圆。可跟人类团员的结局不太一样,我们是其乐融融,而鱼儿往往充满悲情。
具体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了解一番。
1、哪些鱼类有洄游行为?
其实洄游的定义很宽泛,有长途洄游,也有短途洄游,最短的可能只有十几公里。长途洄游的有大马哈鱼、鳟鱼、鳗鱼、鲟鱼等,它们的洄游路线曲折,能长达几千公里。
短途洄游的鱼类众多,比如我们常见的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等,每年在它们生活的江河湖泊里按一定路线觅食和繁殖,又称半程洄游。这跟我们平常理解的洄游不太一样。
2、为什么洄游?
鱼类洄游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生存,有些鱼类是为了追逐食物,哪里食物丰沛,它们就追到哪里。亿万年的进化后,在它们的遗传基因就有了一条固定线路,有时候不管有没有食物,它们还是会在特定时间里,出现在特定环境里。
还有一种是为了繁殖后代,很多鱼类产卵必须在特定场所里,大部分是水流舒缓的浅滩。很多生活在大江大河或者海洋里的鱼类,在繁殖期间,为了找到合适的产卵地,洄游数千公里,一路逆流而上,只为了梦想中的地方。
3、重大意义。
鱼类洄游的意义在于更好维持生态平衡,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食物链的一环,其中任何一环都需要食物,自身同时也是食物。如果某一环过度繁殖或过度减少,就会对整个食物链产生影响。
鱼类在洄游过程中,取食低等生物,同时为高等生物提供食物,维持很大范围的生态平衡。特别是那些从大海洄游内陆的鱼类,携带大量获得于海水中的能量,为沿途很多肉食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这是海洋对内陆的一种反哺,把大江大河携带到大海里的陆地养分又返回到土地上。
4、洄游危机。
近现代以来,由于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给地球上其他生物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迁徙的候鸟,飞行途中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因为曾经的乐园被人类开发破坏了。比如洄游途中的鱼儿,逆流而上时遇到了无法逾越的拦河大坝,原始本能驱使它们前赴后继,不停挑战突然出现的障碍。
结果可想而知,失去产卵地的鱼儿无功而返,茫然不知所措。本来是鱼类的“团圆节”,却成了一场噩梦,我们长江里的中华鲟就是受害者,大坝把它们亿万年的洄游路线截断了,导致野生中华鲟数量已经降至千尾左右。救救它们吧!还给它们的“中秋节”吧!
文章系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原创首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内容由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