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纠正错误的育儿理念是我们帮助那些身处无为的孩子(错误育儿方法)

导语:纠正错误的育儿理念,是我们帮助那些身处无助孩子的最佳方法

小编寄语:

《有吸收力的心灵》这本书几乎是在100年前写的,但一百年后的今天,用错误方式对待孩子的父母屡见不鲜。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或许大家在日后聊天中的一个简单分享,就有可能帮助到那个出于无助中的孩子。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人类成年后的心理障碍,通常可以追溯到它的童年。

“如果人类的天性是被精神控制的,如果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由精神变化引起的,那么对于人类的新生儿(儿童),我们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他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他的身体。”

蒙台梭利博士用了40年的时间,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将被社会忽视的孤儿,培育成为社会各界的精英,由此,她的教育理念也受到了世界广泛认可。

那究竟蒙台梭利是如何将这些孩子培养成才的呢?

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心理学理论知识,编写了一系列书籍。其中《有吸收力的心灵》是她写的最后一本,也被视为是她思想最成熟的一本书。

书里主要围绕两个主题来展开,一个是常见的错误育儿理念,一个是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错误的育儿理念

1.错误认知导致心理缺陷

有些父母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厌其烦地哭,总在讨论怎样才能让孩子安静下来、怎样才能让他们开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20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大名名鼎鼎却臭名昭著的“哭声免疫法”。当时这个理论的提出者认为:忽略孩子的哭声,他们就不会哭了。这位教育学家的理论后来被证实,用他的方式养育出来的孩子,后来轻则患上睡眠障碍,重则患上人格障碍甚至是精神分裂。

然而,早在70年前,蒙台梭利博士就已经发现:

“孩子常常哭,脾气急躁,容易发怒,是因为他在精神上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例如,为什么刚出生的婴儿会频繁地哭?因为他们有“出生恐惧”。从原本母亲温暖的子宫中出来,在空旷且陌生的环境里,他们会感到非常地害怕,所以只能通过不断地哭来缓解内心的恐惧。

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给孩子提供温暖拥抱或者柔软的包被,孩子会因为紧紧地被包裹而感到安心,从而会减少哭泣。这点让小编联想到,为什么拥抱也能给人带来力量的原因吧。

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以上这些,反而通过咒骂、生气、恐吓等方式来对待,会让孩子产生“反出生”的心理,就是他们在心理上会出现拒绝面对出生这件事。

他们最后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会对待很多事情失去兴趣、目光呆滞、不愿意与人交流等非正常现象。时间久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他们的心理状态会更加地恶化,直到最后走到社会的边缘。

甚至有些父母会将孩子反锁在屋里仍由他们哭泣,这会直接让孩子产生一辈子都难以消除的“幽闭恐惧症”。

孩子极度敏感,以上这些暴力行为都会在他们心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导致心理发展存在缺陷。

“儿童在正常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那么在他长大成人后会想尽办法报复社会。如果儿童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所处的环境充满反感,必然会导致他走向一场的发展方向。他成长之后会变的叛逆,而且难以融入环境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对他来说,学习和对环境的吸收是一件无比艰难,又无法完成的事情。”

2.过多地干预儿童的活动

过多的干预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

第一个是阻止孩子的体验。

孩子总是会跟随自己的好奇心,想要尝试做一些事情,比如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到另一个杯子里,比如踩着矮凳子登上高桌子,比如把所有的玩具都翻出来导致整个客厅凌乱不堪。

很多家长会因为收拾麻烦,或者担心有危险,阻止孩子做这些事情。但是,这是因为孩子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他们想看看自己到底还能做多少事情,所以做了很多在大人看来无法容忍的事情。

但这就是孩子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也是培养运动能力和专注力的时期。而运动能力的提升又能帮助孩子获得自信和满足,会推动孩子的心理向另一个阶段逐渐成熟。

第二个过多干预指的是过度地帮助孩子。

孩子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克服困难,才知道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很多孩子在还没有站稳的时候,就总想着要脱离父母自行前进。

但很多父母会因为担心而阻止孩子做过多的尝试。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把周围的环境改成孩子可能不会受伤的环境,而不是阻止他们继续尝试。

“儿童通过自给自足来获得身体上的独立,通过自由选择来获得精神上的独立,再通过不被打扰的独立工作来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以上两个方法对于教育孩子都没有实际的正面作用。只有拥有思想独立的人,才能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才会社会带来更多的意义。

3.过多地说教

很多人认为,“给孩子自由”是蒙台梭利最核心的教育理念,但大家都认为如果过度地给孩子自由也是不对的,从而放弃对蒙台梭利理论的深入了解。

其实蒙台梭利理论中,也是坚定地认为,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也是要及时且正确地纠正的。

但如何正确地纠正呢?

蒙台梭利认为:“说教其实并不会让孩子有什么变化,甚至还会让他们方案,除非他们真正地理解了背后的原因。”

动画片《小猪佩奇》里有个有趣的情节:佩奇的闺蜜来家里玩,为了不受到弟弟的打扰,佩奇将弟弟锁在了门外,弟弟失落地找到了在厨房煮饭的妈妈。妈妈知道了弟弟被冷落后,拿出了面粉,请弟弟跟自己一起做饼干。在饼干做好之后,佩奇很想吃,但是妈妈却说,这个饼干是为弟弟做的,如果佩奇想吃,要问弟弟是否同意。

妈妈并没有采用任何的说教方法,而是直接让佩奇感受到了,被冷落的滋味。相信下一次,佩奇会有不一样的做法。

一般孩子如果能顺从自己的内心去做事情,也就会逐渐地服从外界的要求去做事情。但是如果他不能顺从自己的内心,即便外界要求再多,他们也不会理会。

溺爱、严厉和药物对精神饥渴的儿童没有任何帮助。

更为妥当的教育方法

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家长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这三个阶段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第一个阶段应该是环境的管理者。

在意大利,妻子们为了让房子吸引自己和丈夫,会将房子装饰得非常精美,把它变成一个舒适安静,并且充满乐趣的地方。房子的整洁和家具的井井有条,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享受。屋里一尘不染、通明透亮、充满乐趣,就是体贴的首要表现。

作为家长和老师也有必要将环境调整成舒适且合适孩子成长的状态。

只有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孩子才能允许紧锁的心灵花苞慢慢地放开。

第二个阶段应该思考怎样吸引这些散漫而且没有目标的心灵,让他们集中精力。

“儿童如果能够专注于吸引他的事情,他便有了意志力和纪律性。”

如果儿童不停地重复做某件事,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有外在的目的,那么很显然应该有某种内在的目的。如果这时有人干涉他,就会阻止他的专注力和意志力的发展。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儿童获得专注力,就应该让他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不应该遵照别人的指令去行动,而是根据自己想要的去做事情。

有些孩子在这个阶段总喜欢打扰别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断他们。

虽然不建议在孩子活动的时候打断他,但是为了防止他继续捣乱,可以用一些惊叹词或者特别的关注来打断他,让他知道打断别人注意力会引发的别人的感受。比如在他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让他起来跟着你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肃静游戏”可以用来检查儿童的意志力。跟孩子比赛,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说话。会发现随着游戏的重复进行,儿童保持肃静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服从能力出现在意识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有了专注力,才有意志力,最后才能培养出服从能力。所以只有当儿童的服从意识达到很高水平时,才能执行要求。

因此,绝对不能在孩子还没有培养出前面两个意识的时候,就要求他们表现出服从,这样会扼杀孩子的自由天性,进而又会影响到专注力和意志力的行程。最终,将更难培养出真正的服从能力。

缺乏服从能力,可能就会对社会底线提出挑战,会给其他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第三个阶段是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提供帮助,但孩子可能并不需要这个帮忙,他们想要自己克服困难,从而获得成就感。只有当他们明确地提出需要帮忙的时候,再前往协助。

独立地解决问题后,儿童会逐步对自己产生自信心。虽然有时候他还需要外部权威来肯定他的成绩,以确保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他就不再需要权威的肯定,他会默默地遵从自己的内心完成每一项工作。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完成任务,而不是得到别人的赞赏,也不是为了自己获利。这些儿童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后,会安静地躲在角落里做其他的事儿,而不是等待着被表扬。

“讨好型人格”,会比较少地出现在这些孩子身上。

结语

希望能让这篇文章能让大家了解更多育儿观念,能通过知识的传播,共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人性以占有和毁坏开始,开始以爱和为他人服务结束。”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