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揠毋助是什么意思(毋臆毋必毋固毋我)
导语:「文刀说教」毋娇毋纵 毋陵节而施 毋揠苗助长 动心忍性益所不能
毋娇毋纵 毋揠苗助长 毋陵节而施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武功文刀图文原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人都想让孩子聪明能干有所作为,但在教育培养孩子上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
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有段名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等这些古代圣贤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天将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身上时,一定先要使其心意苦恼,筋骨劳累,忍饥挨饿,空虚贫穷,使他行动不如意,唯有用磨炼来激励其心志,才能坚忍其心性,增加其所不具备的聪明智慧。
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但他还是认为教育孩子是艰苦的事情,主张“易子而教”。当年,他的得意弟子公孙丑询问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回答说:“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孟子离娄上》)因为教育孩子一定要用正理正道,用正理正道无效时,父亲求之心切,接下来必然愤怒教训,一愤怒教训那就伤感情了。如果怕伤感情,教育不严,对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溺爱骄惯而放任,从而又失去正确的教育,所以,孟子主张易子而教,让别人来教育自己孩子。可见,培养教育孩子是艰苦、艰巨而伤感情的!
好钢是锻炼出来的,人才是磨炼而成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苦难怎么长智慧。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文王西伯、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吕不韦、韩非等等古来贤圣,之所以聪明智慧有所作为,都是由于曾经身处逆境历经患难饱尝痛苦之时,心气郁结,心忧志动,奋发而起,从而“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聪明智慧就是这样练就出来的!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世界风云千变万化,矛盾危机错综复杂,形势变化之快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人必须具备抵抗压力与忧患的心智,才能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逆境、痛苦、矛盾、压力、忧患、隐患的挑战,才能适应、生存和发展。尼采认为痛苦与希望同在,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巨大痛苦而产生的生命崇高感。人要“去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快乐的科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没有忧患意识和抵御忧患的能力,何以立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战胜忧患与挫折的心智是当今时代要求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当今之人爱子心切,教育孩子却背道而驰。
比如,溺爱娇惯。爱幼胜于尊老!视孩子为宝贝,为小公主、小皇帝、命根子、小祖宗!养在温室,百般呵护,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掰一块太阳送给你怕你嫌烫,掰一块月亮送给你怕你嫌凉,无所不顺其意,无所不随其愿。
又如,过度教育。不惜一切代价择名校,选名师,不让孩子是在起跑线上,逼上梁山,也不管孩子能否适应。
又如,快乐教育,超前教育,打着素质教育幌子的各种才艺培养,特长班,补课班,见班齐报,见集就跟。
再如,真空教育。全程呵护,遮风挡雨,为孩子提供真空环境,理想教育,老师不可体罚,学生不能磕碰,谁敢动我孩子一根手指头我要你性命!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为所欲为,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不知天高地厚,一言不合就生气,一事不顺就摔玉!一旦走上社会,不坑爹啃老怎么生存;一旦遇到风雨,未见彩虹已偃旗息鼓;一旦遭遇挫折,便无所适从一败涂地甚至走上极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这样的教育不是教育,是捧杀!
怎样让孩子聪明智慧有才干,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简言之:放到温室外,不娇惯、不放纵,以时而教,因材施教,不陵节而施,不揠苗助长,动其心忍其性,曾益其所不能!
【武功文刀图文原创,欢迎关注,欢迎交流,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内容由小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