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的意思(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读音)
导语:司马迁说“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竟是汉武帝骂作”辕下驹“的他?
闲来无事,听听郭德纲的相声。听到《朋友论》的时候,有“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这句话,出自《史记》,是司马迁评价西汉大臣郑当时的一句话。
郑当时当权时,高朋满座。而当他被贬后,顿时门可罗雀。所以司马迁在写郑当时的传记的时候,就加上了这一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郑当时,字庄,所以也叫郑庄,西汉时期大臣。
郑当时这个人在历史上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历史贡献,历史书上也很少提到他,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还是记录了关于他的几件事情。
年轻时的郑当时喜欢行侠仗义,当时七国之乱爆发,他前往梁国支援,解救梁国大将张羽的危难,一时间声名鹊起。
汉景帝刚刚册立了刘彻为太子,听闻了郑当时的名声,就把他任命为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就是太子屋下之人,本来是给太子值宿宫禁,担任警卫的。自汉开始,也会选择德行高尚之人任“太子舍人”之职,目的是让其陪伴在太子身边,以其人高尚的修养品行影响太子。
这个太子刘彻,大家都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
郑当时那个时候就深谙人脉的重要性了,按照汉朝的制度,官员每五日休沐,也就是上五天班休息一天。
休息日干什么,一般人肯定睡个懒觉,逛个街,购个物,休闲娱乐一下。
可郑当时在干嘛?
“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明旦,常恐不遍。”
他借休息日的机会,到处拜访别人,而且是通宵达旦的拜访,唯恐有漏下没拜访到的。为了方便,还在长安各个门口专门设置了驿马。
这妥妥的“社交牛逼症”啊。
那他拜访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当时好黄、老言,其慕长者,如恐不称“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郑当时喜好黄帝、老子学说,尤其仰慕那些年长有德之人。他常积极奔走拜望,好像怕来不及见他们一样。
汉朝初年,崇尚无为而治,黄老学说,所以虽然郑当时年纪轻官位低,但他所交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辈的闻名全国的士人。
这就是“郑庄好客”的典故。
再后来,汉武帝即位,郑当时作为跟班,渐渐得到重用,终于做到了右内史,算是京都长安的行政长官。
就在这时,郑当时遇到了一件突如其来的祸事,不仅被汉武帝指着鼻子骂“辕下驹”,贬了官,还背负了首鼠两端的千古骂名。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灌夫骂座”。
汉武帝登基后,将他的舅舅田蚡封为武安侯,后来又将他升为丞相。
原来的丞相窦婴渐渐失去了权势,只享受魏其侯的待遇了。
田蚡得志以后,与窦婴有很多纠纷摩擦,两个人非常不对付。而灌夫与窦婴交好,也与田蚡有矛盾。
公元前131年,田蚡续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王太后,也就是田蚡同母异父的亲姐姐,下了诏令,窦婴和灌夫一起去赴宴喝酒。
席间田蚡起身敬酒,大家都唯唯诺诺,十分尊敬;窦婴敬酒时,只有他的老朋友起身,其他人都爱答不理的。灌夫起身敬酒的时候,田蚡和其他人都不给他面子,于是灌夫气不打一处来,借着酒劲把在座的人都骂了。
这一下把田蚡给得罪了,田蚡扣押了灌夫,并以大不敬的罪名奏请汉武帝要杀灌夫。
窦婴一看这情况,挺身而出,上书汉武帝禀明情况,为灌夫求情。
汉武帝一看,头就大了,田蚡是王太后的弟弟,而窦婴是太皇太后窦氏的侄子,两方都是皇亲国戚,这事不好判啊,于是他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辩论此事。
于是田蚡和窦婴在朝堂之上互相攻击了对方一番,
然后汉武帝让在场的大臣们表决一下意见,这两个人谁说得对啊?
只有汲黯一个人表示窦婴说得对,其他人都默不作声,不敢发表意见。
一边是太皇太后,一边是皇太后,说罗就得得罪了其中一方,谁敢说啊。
“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郑当时一开始表示支持窦婴,后来却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
“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汉武帝对郑当时这种行为很是恼火,“你平常多次说窦婴、田蚡的得失,今日当廷辩论,你却拘束畏缩得像车辕下的小马驹,我早晚得把你们这帮人杀了。“
”辕下驹“是指车辕下还不会驾车的幼马,比喻少见世面,格局不大之人。
就是因为这件事,郑当时被汉武帝贬了官,还留下了”辕下驹“的历史典故。
后来,郑当时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空很多,郑当时又因此获罪被贬为了平民,可谓是一跌到底了。
不久之后,汉武帝可能可怜他年级大了,就安排他当了汝南郡太守,过了几年,郑当时就去世了。
司马迁评价他:”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
郑当时当初位列九卿,又喜欢交际,所以郑家经常高朋满座。但他为政清廉,平日居家品行纯正,所以被贬之后,家境清贫,那些昔日好友再也不见踪影。
所以司马迁写郑当时的传记的时候,就加了一句著名的‘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本文内容由小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