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大明王朝中严世藩门人高翰文为什么到任后就死了(明朝高翰文的结局)

导语:大明王朝中严世藩门人高翰文,为什么到任后知道自己被坑了?

上一期谈到海瑞的出场,海瑞的第一次出场就告诉了我们几条重要信息:

海瑞是一个大孝子,四十岁的人了,还每晚陪着海母;其次,海瑞明知道这次赴淳安知县任,是九死一生,困难重重;最后,海瑞之所以同意赴任,一方面是为了施展抱负,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救淳安百姓!

同样,严世藩那里也举荐了一个高翰文,那么这两个人碰面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23:大明王朝提以改兼赈的高翰文,是何原因导致他到任后又改变说法?

一、

与海瑞一身布衣,骑着骡子赴任不同,高翰文则是六人护送一路赴任。

前文也解释过了,高翰文就是一介书生,他跟海瑞不同的地方在于,海瑞是深知人民疾苦,而高翰文虽然也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过于理想主义。

这也是严世藩为什么选他赴杭州知府任的原因,前文也说了,说到底他就是一个背锅侠,从他出任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不过高翰文也确实有才,毕竟曾经科举第三名,他这次赴任也是怀着一腔热血,一心要把“改稻为桑”的国策进行到底,甚至还以为这是一个立功的机会,只是很快现实就给了他一个“大嘴巴”。

因为胡宗宪在前面驿站等着他呢。

而高翰文显然是抵触这次见面的,但没有办法,毕竟浙江的最高长官专门等着,不见是过不去的。因为在严世藩,以及严党其他人看来,这个胡宗宪显然已经站队到裕王那里了。

这也是为什么胡宗宪不敢当面跟嘉靖帝表明“改稻为桑”的难处,而要单独见高翰文的原因。因为不论胡宗宪跟嘉靖帝说什么,奏报什么,在严党看来,都是站队的表现,一旦涉及到党争,说什么都是徒劳。

果然,高翰文听完胡宗宪的话,反问一句:

“部堂这些话为何不向皇上明言?”

胡宗宪只是告诉他,有些事你没有做过,根本不知道它的艰难,你做了就明白了!

那么胡宗宪跟高翰文都说了些什么呢?

二、

胡宗宪对高翰文的问话其实很简单,简单概括就三句话:

第一句话,你知道浙江的官粮还能救济灾民几天吗?

第二句话,等赈灾粮吃完之后,百姓该怎么办?

第三句话,以改兼赈,如果官府和丝绸大户压买地价怎么办?

而高翰文显然也是做过功课的,他针对三个问题的回答太过书生气:

第一个问题他一下子就答上来了,还能坚持十天;第二个问题,他也马上回答,就是我高翰文在朝堂上提出的“以改兼赈”方案啊,由丝绸大户拿粮食换地,灾民也救济了,种桑树的土地也有了;第三个问题,他就有点摸不到头脑了,他这次想到这个问题,最后回答是自己会据理力争!

随着胡宗宪的不停追问,高翰文冷汗都要流出来了,怪不得严世藩要把绝世好毛笔送给我呢,原来这么大一个坑等着我呐?

这是什么坑呢?就是胡宗宪讲的:

“灾民若被逼起事,浙江乱了,你在朝廷提的那个“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奏议,就成了祸乱之源呐。”

其实传统的儒家思想告诉高翰文,不能祸害百姓,他做事也确实遵循这个标准,只是没有想到官场如此黑暗,这大出他的所料,而且毫无头绪,只能求助于胡宗宪:

“我该怎么去争,请部堂大人明示!”

胡宗宪的建议很简单,改稻为桑这个国策继续推行,但是不要伤百姓,有什么难处不要自己承受,直接报告朝廷,只要有理有据,就让朝廷出主意,直到他们也认为执行不下去为止。

估计高翰文都要疯了,既然你都知道这个国策执行不下去,为什么没人跟嘉靖帝讲啊?

疯了,疯了……

三、

浙江巡抚衙门,海瑞终于到了,经历了“狗眼看人低”的守门将领之后,海瑞进入到一个门房,并见到了王用汲。这俩人就此成为了好朋友,后来的旅途中他们俩一直意见一致,王用汲也一直遵循海瑞的脚步。

随后高翰文就到了,此时的高翰文完全理解了胡宗宪,也明白了他的一片苦心。

其实高翰文一开始见到胡宗宪的时候,是有警惕之心的,毕竟严党都知道胡宗宪“叛变”了。其次,高翰文是翰林院搞学问的,自命清高,还以为自己真的提出了一个“以改兼赈”的好主意,所以从心里并不服胡宗宪之前在浙江做的一切。最后,高翰文以为胡宗宪这次找他,是为了敲打他一下,结果没想到,是在救自己。

所以,最后高翰文是给胡宗宪行了叩头大礼,要知道面对严世藩送的文房四宝,他也只不过单膝下跪行礼。

有了胡宗宪讲的海瑞和王用汲可以使用后,高翰文刚进到巡抚衙门,就刻意询问海瑞和王用汲:

“不知二位对朝廷“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怎么看,准备如何执行?”

其实这是高翰文不相信自己提出的完美计划,为什么不适用?

结果王用汲就说了两个字“难啊”!

而海瑞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大体意思跟胡宗宪讲的差不多,老百姓贱卖了土地后,要么全都饿死,要么第二年,第三年必然会反,到时候,我们大家都相约赴黄泉吧!

高翰文还是不死心:

“阁下怎么知道官府会让那些大户,十石八石一亩买灾民的田呢?”

海瑞估计早就看出来了这个人就是新任杭州知府,所以直接回一句,这就得问杭州知府哦!

此时高翰文彻底迷茫了……

四、

其实不光高翰文迷茫,连前面嘱咐他的胡宗宪也迷茫了……

因为谭纶问胡宗宪:

“跟高翰文说的那些话有用吗?”

本以为胡宗宪会胸有成竹地回答有用,结果他反问谭纶:

“那你们举荐的海瑞和王用汲……”

可见整个朝廷,整个大明的悲哀,从上到下,每一层都失策,却把希望放到最后一层的执行上,希望最后的执行层能以命抗上,能玩出花样,能改变现状?

所以,胡宗宪从这一点上看,出发点绝不全是为了老百姓,他顾虑的越多,就越成不了海瑞式的官员!

而浙江巡抚衙门里各官员有研究音乐的,有研究古董的,有研究周公的,可见这个官场已经烂到什么程度了?

更毁三观的事情在后面:

受灾百姓要自救,自己买粮食赈灾,结果被他们说成刁民,是啊,你们竟然不乖乖的等死,竟然敢自救?

郑泌昌更牛逼,直接训斥下面的人,你们要管好粮市,要控制好刁民,这才是你们的正经事。

好一个正经事理论啊!

同时高翰文也要进场了,临走前嘱咐海瑞和王用汲:

“只望二位一片爱民之心,在堂上能坚持就好!”

其实高翰文不是坏人,他也是一心要做好事,只不过他的人生轨迹一直顺风顺雨。

不像海瑞,几乎步步挫折,而高翰文也并不是意志力不够强盛,也不是聪明不够,也不是怕死,而是因为失去了目标。他本来以为科举当官后,能大展宏图,能一心做事,结果后来才发现,并不是有些事出发点和目的是好的,就能执行下去,因为有太多的阻碍力量在前面挡着呢!

而高翰文经过跟海瑞他们的沟通,等于是达成了一致,以后我们就是队友了,即使哪一天我出现了不对劲,你们一定要帮我,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这就是团队的重要性,当然这是后话了,这里不表!

从高翰文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起,也就注定了今日的会议达不成一致,那么随后,浙江官员又是如何对付高翰文的呢?那个芸娘为什么一首《广陵散》就征服了他?他又为什么会迷失方向呢?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下期再讲!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前情回顾:大明王朝中海瑞一出场就是在亲子,为什么有人说他饿死五岁女儿?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