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玉文化(食玉什么什么成语)
导语:中国历史上的食玉之风(三)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古代文献中所见反映古人食玉的最有代表性的资料,主要有以下这些:
《周礼·玉府》日:“王齐(斋)则共(供)食玉。”郑玄注:“玉是阳精之纯属=者。”贾公彦疏:“郑司农云王齐(斋)当食玉屑者,其玉屑研之乃可食。故云当食玉屑也。”③意即周天子在斋戒时,服食由玉府供应的玉屑。
《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减玉食。”注家一般认为“玉食”比喻食物美好或玉制食器,但有人认为此处很可能是指食玉而言,意即只许君主食玉,而不许臣下食玉
屈原《离骚》:“精琼靡以为糇”。王逸注:“精凿玉屑持以为食粮,饭饮香洁,冀以延年。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郭璞引《河图玉版》注云:“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
《神农本草经》:玉泉“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
王充《论衡·道虚篇》:“闻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食精身轻,故能神仙。
张衡《西京赋》:“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飧,必性命之可度。
《海内十洲记》云:“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
《列仙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教神农,能人火不烧。
张华《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别本注云:“玉泉者,玉之泉液也。以仙室玉池中者为上,故一名玉液。今仙经三十六水法中,化玉为玉浆,称为玉泉,服之长年不老”
在上述引出的资料中,都云食玉可以长生,或可以羽化成仙,表明古代的食玉与神仙思想有者密切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由原创用户编辑投稿,若来源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更正修改。2023年04月08日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