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教育怎么样(阶梯式教学什么意思)
导语:成绩差又不想学,家长很头疼?阶梯式学习让孩子进步更快
这次又没考及格
一、从倒数到全班第一小明刚上小学三年级,在放暑假前的家长会上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表扬。让班主任老师好奇的是小明的语文成绩为什么在提升的那么快?以前都是全班倒数,这次考试竟然是全班第一。在进步最快学生的家长分享会环节中,小明的妈妈道出了原由,原来小明妈妈帮助小明语文学习的方法是利用了登门槛心理效应。
先上一楼
二、登门槛效应在说登门槛效应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与登门槛效应相关的实验。
1、 登门槛效应实验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同类实验: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从这两个实验我们是不是对登门坎效应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定义。
2、 登门槛定义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
明代洪自诚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他在《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其实,小明能从成绩倒数到全班第一,她的妈妈正是很好的运用了登门槛效应。在小明语文成绩一直不能提升的情况下,妈妈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找差距,同时也从小明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找原因。最后她开始决定运用“登门槛”效应的方法鼓励小明提升语文成绩。
具体是,她不在像以前只是一味的要求小明争取考第一。其实,这对于一直考倒数的孩子是有很大压力甚至是超过现有水平的不合理要求。于是她就跟小明说,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希望他能前进五个位次。对比上一次考试与第五位次的差距分数,小明只需要比上次的考试分数增加五分即可。
五分,可能认真背诵一篇短文做好词语和句子就可以轻松获得。在这个小目标既定的情况下,小明果真在下一次的测试中前进了五个位次,而且分数还超额提高,总供提高了8分。
这样的小小成绩,让小明觉得,努力一下还是可以超越一些同学的。接下来,妈妈在上一次前进的基础上,给小明提出了前进八个位次的建议。小明在上一次努力轻松超越后,略有成就感,也是轻松应声。同样的,在小明的努力下目标也是完成了。
妈妈就是按照这样的递进式目标设定要求,小明的语文成绩从原先的倒数提高到了今天的全班第一。
3、 登门槛效应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教育启示?
01 目标和要求应适合行动者。
家长或老师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应考虑其完成的可能性,不可不切实际的不高要求。这样不但不利于目标的完成反而会给人以压力还有碍于目标的达成。
02 行动时应分步实施。
目标作为家长在向孩子帮助孩子进步时,制定的目标或提出的要求要先小后大,先易后难。
科用利用“登门槛”效应
三、科学使用登门槛效应,帮助孩子实现成绩超越既然登门槛效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那么在帮助和引导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科学利用,以促进孩子的优秀成长。
我可以
1、目标要适宜。
家长或者老师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或者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目标应有垫个脚就能够得到的感觉。不可超越孩子本身实现的可能性,不切实际的提出要求。比如对幼儿园孩子提出应是小学毕业孩子才能完成的事情,这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最终导致对目标的放弃。
2 、难度要分步。
成功或者优异成绩的取得不是一天实现的,类似我们爬楼梯,不可能一下从一楼到顶楼,从0到10的过程要一步一步的走。为了便于目标实现我们应分步实施,先从1到2,然后再提出2到3。这样行动起来会很有信心利于目标的完成。如果你直接要求从1到3,那么孩子会考虑我得用力跳才可能够得着。这就有可能会出现放弃行动的借口,或者说行动失败的理由。比如力气不够大,腿不够长。而不会只考虑努力不够了。
一开始,妈妈给小明定的目标是从倒数进前十的目标。因为她的妈妈觉得只是因为小明没有用功去学,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很轻松就能考进前十。可是,小明却因为这个要求差点放弃读书。因为他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一下子从倒数考到前十的。这对于成绩倒数的就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他自己也有种望城莫及感,在努力起步两天就想放弃了。还好,妈妈与他及时沟通,及时进行了目标的调整。从小明当前的基础情况出发,把大目标细分成多个小目标,先努力一下先达成的小目标,慢慢的逐渐增加难度和深度。按照这样的逻辑执行,很快就实现了小明超越的既定目标。
3、激励不可少。
画梅止渴毕竟是不能解渴。在孩子实现第一步跨越时,做为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习前进也如爬坡,越向上越感到压力。小明在努力到班级里中偏小的水平后就开始松懈,不想继续发奋学习了。并且拿着爷爷的那句“60分万岁”为挡箭牌,心安理得的当中下等生。妈妈着急又无法,此刻妈妈又采取了攻心术。先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在精神上应给出语言上的鼓励:比如小明,你看通过你的努力,这次都考到75分了,比前面都进步十几分了。同时还答应给他买了一本一直想要的《米小圈上学记》。好好学习,妈妈不仅唠叨减少了,还会主动给我买礼物。这样的获得感让小明想去学习,每天自己很早就起床背诵了。
妈妈和我一起读书
4、家长应参与。
在孩子按照目标行动时,作为家长一方面要给予鼓励,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比如孩子在学习时,自己不可顾着玩游戏、刷微博。可以阅读,也可以和孩子互动。比如在孩子诵读诗句时,可以玩诗句接龙,这样提高孩子的习得成就感,促进学习兴趣。
立足实际,一步一个脚印。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也可借鉴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学习。在适当目标的驱动下,给予正确的引导,只需静待花开了。
本文内容由小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