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杜甫准备的诗宴(你认为杜甫办的诗宴好不好)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杜甫参加宴会,写下一首五律,清新脱俗不输王维孟浩然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杜甫准备的诗宴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杜甫准备的诗宴(你认为杜甫办的诗宴好不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特别是晚年写的诗,诗中的景物也大多隐含有浓浓的愁绪。

但是杜甫在青年时期写的诗,大多却清丽明快,描写的景物也清新脱俗,尤其是这首《夜宴左氏庄》,被历来读者所称赞。清朝文人在《唐诗近体》评价这首诗,“虽雅近王、孟,实为盛唐独步”。

这首诗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弯月

这首诗是杜甫漫游齐赵期间,参加朋友宴会时所写。这首诗描写了一场什么样的宴会呢?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我们来仔细读。

一、宴会开始

首联,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纤月,指月牙。衣露,指衣服沾上露水。净琴,指琴声清澈。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树林中传来一阵风声,一轮弯月逐渐落下。清露沾湿了衣服,清澈的琴声开始响起。

这两句看似在描写景物,但是信息很多。

“林风”,与“风林”不同,指树林中的风,而不是指风吹过树林,表示人只听见了风声,但并没有感觉到风的存在,这两个字突出了风声的轻微,烘托出夜晚的宁静。

“纤月落”,这三个字也烘托出夜晚的静谧,但更重要的是它还点明了宴会的准确时间,月牙一般在月初或者月末出现,但如果是月末,在傍晚时分(太阳落山时)月亮就会落下,而这首诗写的是夜宴,所以可以确定是月初,月牙一般在晚上八、九点左右落下。可见,这次宴会的开始时间比较晚。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点明宴会的准确时间呢?

我们再看“衣露净琴张”,“衣露”,指衣服沾满了露水,可见宾客等待时间较长;“净琴张”指清澈的琴声开始响起,这侧面描写出宴会此时正开始。

我们把前两句的信息整理一下,就是这样的:天已经很晚了,周围一片宁静,宾客都等了很久,清澈的琴声终于开始响起。

您看,诗人在前两句看起来只是在描写景物,其实暗含了宴会正开始的信息。那么诗人为什么要点明时间很晚,而且还要写宾客的等待时间长?为了表达出宾客对宴会的期待之情。

宴会到底有什么值得期待呢?我们继续读颔联,看看诗人是如何描写宴会的。

花径

二、宴会的气氛逐渐热烈

颔联,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带,映带,互相映衬。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黑暗中涧水从花径旁流过;春星灿烂,与草堂互相映衬。

很多人认为,这两句是在描写宴会周围的环境。

黑暗中如何看到水流呢?因为听见了水流声。

夜晚又如何看到花径呢?因为闻到了花香。

草堂如何与春星互相映衬呢?因为草堂现在灯火辉煌,所以能和天空中的星辰互相映衬。

单从这两句看,这种理解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清澈的琴声响起,宴会已经开始,如果这两句只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这和宴会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仅是对周围景物的实写,而且还虚写了宴会的情况。其中的线索就是琴声。

“暗水流花径”,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琴声入耳,就感觉像水缓缓流过花间的小路,由听觉转到感觉,这表明琴声轻缓柔和,令人心怡,侧面烘托出宴会刚开始时的气氛比较柔和。

“春星带草堂”,也是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琴声逐渐清澈透亮,透过黑暗的夜空,感觉此刻的草堂仿佛与天空中的春星互相映衬,由听觉转到视觉,侧面烘托出宴会的气氛逐渐开始热烈。

您看,这两句是不是非常巧妙?表面看起来是在描写清新明快的景物,其实是虚实结合,重在描写琴声,侧面烘托出宴会的气氛变化,也烘托出宾客们的心情变化,由期待之情转变为愉悦之情。

但这都是在侧面描写,诗人在宴会上到底做了什么事呢?只是听琴吗?我们继续读颈联。

星辰

三、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

颈联,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检书,翻阅书籍。看剑,观看舞剑。引杯,举杯。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在烛灯下写诗歌咏,观看舞剑,频频举杯。

这两句是正面描写宴会,诗人做了哪些事呢?翻阅书籍写诗吟诵,并且观看别人舞剑。

“烧烛短”字,说明诗人吟诗已经很长时间,但仍然不觉得累;“引杯长”,说明诗人的心情特别好。

这两句表明诗人沉醉于宴会之中,表明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也写出了诗人的欢乐之情。

那么这首诗只是为了表明诗人的欢乐之情吗?我们继续读尾联。

太湖,传说范蠡隐居的地方

四、诗人的感情

尾联,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吴咏,吴歌。扁舟意,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句践灭吴,谓范蠡曰:‘吾将与子分国有之。’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乘扁舟泛五湖,终不返。”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写完诗之后听到有人用吴音吟唱,想起了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情景。

这两句很奇怪,诗人听到吴音,为什么会想起“扁舟意”呢?

原因就在于,诗人曾经到吴越漫游了多年,对吴地的口音非常熟悉,他现在突然听到了吴地口音,很自然地想起了当时漫游吴越的情景。

但是诗人为什么要用“不忘”两个字呢?这两个字说明诗人在心里不会忘记漫游吴越的情景,他为什么认为自己不会忘记呢?

这说明诗人漫游吴越的经历非常美好,让他难以忘怀。诗人由眼前的美好宴会想到了美好的旅游经历,这表明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杜甫

五、整首诗的脉络梳理

首先,诗人通过写景,侧面描写出宴会刚刚开始,突出了诗人对宴会的期待之情;

其次,诗人还是写景,虚实结合,侧面烘托出宴会的气氛逐渐开始热烈,诗人的心情更加愉悦;

然后,诗人正面写宴会,表明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也写出了诗人的欢乐之情;

结尾,由眼前的欢乐之情想到曾经美好的旅游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您看,这首诗前六句都在写宴会,而且是以宴会气氛为脉络来写的,但是全诗只有颈联在正面写宴会,诗人在前四句通过描写景物,巧妙含蓄地写出了宴会的过程,颔联的描写尤为巧妙,表面上看是在描写宴会周围的环境,而且清新脱俗,很容易让人认为诗人是以景物烘托感情,其实是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琴声为线索,侧面烘托出宴会的进展过程以及诗人的感情。

描写的景物清新脱俗,叙事的衔接水到渠成,而且还烘托出了人的感情,景、事、情三者结合让人叹为观止,可见“盛唐独步”之说所言非虚。

您认为呢?

欢迎留言讨论哦。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杜甫参加宴会,写下一首五律,清新脱俗不输王维孟浩然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