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汉族(女真族是什么文化)
导语:尚文好学:女真族的汉化与进取精神
引言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发生并成长在相对固定的地区之内,一个地区的文明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突破旧的躯壳,与周边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碰撞。
女真族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逐步与汉民族交融,走上了汉化的道路。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通过看女真族的发展史,我们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汉文化的身影。
女真之所以能够雄踞北方百年之久,并在入主中原之后,建立一个如此稳定的国家,与其文化的繁荣脱不开干系。
女真政权不仅造出了独属于女真的文字,尤为注重文治教育,主动学习中原文化,而且还培养出了独特的女真族知识分子群体,本文就以文化的角度,浅析女真族的文化教育发展。
金人主动走上了汉化的道路12世纪,金朝灭掉了辽和宋,占据了大量土地,形成了金和南宋对峙的局面,而女真政权之所以会选择走上汉化的道路,与环境因素、政治因素息息相关。
女真人主要生活在东北地区白山黑水的森林之中,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他们与草原游牧民族产生了根本性区别,女真族是一个狩猎民族,他们主要凭借狩猎、畜牧和农耕三种方式生活。
《三朝北盟会编》曾言,
“其地则自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
这贴切的描述了女真人的农耕生活,由此可见,农耕对于女真人来说非常重要,正因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文化与汉族多有相通之处,所以他们接受起汉文化来才显得尤为自然。
金帝国刚刚建立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本族文化的维护,太祖皇帝曾不止一次的告诫官员遵守女真旧制,万万不可忘本。
太祖离开后,金太宗完颜晟对于汉化之事也尤为抵制,可是随着金国进一步南下,金人与汉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传统的女真人制度已经无法维护这个庞大的国家了,无可奈何之下,金朝政府推出了南北两面官制度,采取南北分治的手段。
南北两面官制刚刚推出的时候,确实缓和了南北矛盾和民族矛盾。
但是并没有解决民族文化冲突的问题,所以随着两族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女真族人的文化、军事体制、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也不自觉的向汉族人靠拢。
金国皇室这才意识到汉化之事已经不可阻挡了,因此自从熙宗实行改制之后,金国就完全抛弃了女真族的救治,全盘改用汉字,走上了汉化的道路。
熙宗改制的范围极为广泛,不仅涉及到了中央官员的职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而且还涉及到了法治、礼制、立法、宗教等各种制度。
宋人曾评价,
“金国有天下,典章法度文物声名在元魏右”,元初郝经也说金朝“粲粲一代之典与唐、汉比隆,讵元魏、高齐之得厕其列也”。
由此可见金朝的汉化程度确实非常之高。
金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女真人非常野蛮,大多不通汉语,不认识汉字。
但是自金熙宗之后,金国皇帝却一改之前的态度,主动学习起了汉文字,并具备相当高的汉化素养。
女真族尚文好学的进取精神女真族建国之前是没有文字的,女真族人善骑射,好耕种,散居于山谷之间。
在政治形势上处于“不相统属,自相残杀,各争雄长”的阶段,各部族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多,部族之中一直没有统一的文字,朝中经常出现假冒传令的事情。
阿骨打在征伐辽国的时候还要用“凡军事当中复而应密者,诸将皆口授思忠,思忠面奏受诏,还军传致诏辞”的方式来进行交流。
《金史·完颜希尹传》记载,
“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
这说明金人为了服务于国家政治生活,开始有了创造文字的想法,由于女真族创建女真文字的出发点是用于政治和外交。
所以只能在小范围流动,一直到多年之后,女真文字才逐渐普及,并对女真族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很少能够看到少数民族在北部地区创建本族文字的史料。
契丹族是第一个创立本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党项族是第二个,女真族是第三个。
由于女真族创立文字的时候,契丹文字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女真人在契丹文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了简化,方便了人们学习、书写。
女真文字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推动文化发展,开始有意识的提倡、组织翻译起了汉文典籍之事,并以女真文字以传播载体,大范围宣扬了汉族文化,整体提高了女真人的文化素质。
由于女真人在翻译汉文化典籍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所以部分精英群体开始主动学习起了汉字,金国初年,请汉族学者做家庭教师的风气尤为盛行。
金国皇室中曾出现过许多热爱中原文化的皇帝,例如完颜亶就非常的喜欢中原文化,他在皇统元年,还曾经亲自祭祀过孔庙。
史料记载上亲祭孔子庙,北面再拜,谓侍臣曰,
“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学,岁月逾迈,深以为悔。孔子虽无位,其道可尊,万世景仰。大凡为善,不可不勉”。
自是颇读《尚书》《论语》及《五代史》《辽史》诸书,或以夜继焉。
除此之外,完颜亮也非常爱读儒家经典,对儒生尤为敬重。
完颜亮在积极学习汉文化的过程中,从思想意识上消除了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对立意识,反对在民族意识上“贵彼践我”,主张因时制宜。
女真皇族为了扩大知识分子群体,召集到更多愿意为金朝效力的文人,特意建立了女真字学,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扩大了金朝的统治人才。
金国人在政治上学习唐宋的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者在用人方面采取不分民族贵贱,唯才是用的态度,吸纳了大量来自于汉族的儒学之士。
这些儒学知识不仅将汉族统治者的治理经验带到了女真,而且还通过儒学的影响力,加深了汉族人对女真族人的好感。
金国在广泛吸收各族学子的过程中,学习了中原的科举取士制度,用科举之道招募了大量人才。
在皇室的带领下,女真族中掀起了一股倾慕华风,学习中原文化的风气,阿骨打称帝的时候还曾经仿照过汉家大族郡望谱学,给家族中人起过汉名。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女真族中出现了大批知识分子,使得女真族的学风和文风渐盛。
这些学子的出现也加速了女真的汉化,金人还曾效仿汉人写史,先后编撰了大量实录,并组织过大量文人编撰史书,并总结了辽灭亡的经验,以示后人。
由于战争和朝代更迭的原因,大多数金代女真知识分子的作品并没有流传于世,但是他们对于文化进步的贡献却不可磨灭。
女真文化与汉文化发生碰撞,国内争执不休女真人学习汉文化,推崇儒家教育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们在汉化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
一、部分女真人在学习汉文化的过程中学习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了贪图安逸、喜爱奢侈的毛病,有些女真贵族子弟甚至还因为贪图玩乐而荒废生产,拖垮了一个家族。
二、女真人一味的学习汉文化而丢掉了自身的尚武精神。
他们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放在了学习文化上,荒废了骑射、围猎技术,变得文弱不堪,成为了文弱书生。
三、女真族人的生活习惯与汉民族都有不同。
部分女真人在穿汉服、吃汉食的时候,产生了抵触心理,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真族中出现了拒绝汉化的声音,宗翰还曾下达过铁令,强制要求百姓回归女真旧俗。
《大金吊伐录》说,
“今随处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布左衽,敢有违犯,即是犹怀旧国,当正典刑,不得错失”。
世宗和章宗两朝曾反复强调,不允许百姓随意将名字改为汉姓,不允许百姓穿汉服,但是不论皇室怎么遏制,汉文化已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深入女真人的骨髓,无法移除了。
通过女真族与汉族的融合,我们能够得出许多经验,任何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能狂妄自大,要积极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真正做到取其精华,积极糟蹋,但与此同时,人们也不能忘记发展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1.《金史》
2.《大金吊伐录》
3.《三朝北盟会编》
本文内容由小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