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扎染的历史追溯(扎染的简介和发展历史)

导语:扎染的历程

「扎染」是现在人对绞缬这种染布工艺的称呼,古时候,称为「绞缬」。绞缬是指在染色前,通过对布料进行捆绑、缝制、折叠、缠绕、挤压等方式,从而让染料不能对这些地方进行上色。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松紧度、不同的面料等,都会导致最终图案或效果的不同。这也许就是绞缬的魅力——你知道大概的结果,但结果每次都不太一样。绞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7世纪,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悬崖上的阿旃陀石窟里的壁画中有了近似绞缬的描绘。在中国,绞缬起源于黄河流域,最早出现的时间尚无定论。现存最早的绞缬制品出土于新疆地区阿斯塔纳墓群的大红绞缬绢,用的是木棉制的布。为西凉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的扎染作品,这也是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扎染织物。

▲ 阿斯塔纳墓群的大红绞缬绢,西凉建元二十年(公元384)

▲ 甘肃毕家滩26号墓出土的短襦 前凉(301——386)

▲ 甘肃毕家滩26号墓出土的短襦 前凉(301——386)【图为修复后】据记载,在秦汉时期,绞缬就已经出现。在《二仪实录》有记录,“秦汉间有染缬法,不知何人所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东晋时期,就有了批量生产绞缬绸缎的能力,绞缬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已经成熟。当时,已经有了大小不等的图案花样: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鱼子缬”、“玛瑙缬”、“鹿胎缬”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绞缬多用于妇女的衣着,在《搜神后记》中有紫缬襦(即上衣)的记载,“紫缬襦”就是指有“鹿胎缬”花纹的上衣,另外常出现的图案还有鱼子形和梅花形等。

▲ 绞缬绢衣 北朝(386-581) 唐朝是文化鼎盛时期,因此绞缬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绞缬技术也有了非常高的提升,著名的有“蜀缬”,在当时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都是很高的。五代到宋朝初期,绞缬的图案更加精美、多样且复杂。这也使得人们对绞缬投入了过多的劳动成本,与当时宋朝提倡的节俭风气相违背。于是宋朝时期,引发了政府出面干涉绞缬发展的事态。明清时期,绞缬有了更多元的发展,染料从单纯的植物染料到引入西方的化学染料,这使得绞缬图案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变。

▲ 绞缬绢片 唐代(618-907) 新疆阿斯塔那墓群出土

▲ 锦缘绢地绞缬吊带裙 唐代(618-907)

▲ 杏黄地目结纹绞缬 唐代(618-907) 新疆阿斯塔那墓群出土 绞缬在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它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受到唐朝染织工艺的影响。日本的绞染纹样中则有称之为“唐松绞”的名称,就连绞染时也是直接沿用中国的汉字“缬”或“绞缬”。一般以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年)为界,在这之前日本的染色工艺主要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绞缬、夹缬、臈缬(蜡缬)等的传入。进入平安时代后,由于遣唐使的废止,日本开始了自己的染色工艺和染色文化的探索,出现了如:京都的“友禅染”、“京鹿子绞”、冲绳的“红型”等绞缬作品。

▲ 15世纪七宝花菱文絞裂

▲ 日本江户时代1615-1868 京鹿子绞

▲ 日本鹿子绞染

▲ 日本鹿子绞染

在南美洲,750-950年间,也出现了扎染的织物。

▲ 750-950年,秘鲁出土最早的扎染织物

在西非,Adire(音译:阿迪尔)是指染织工艺里的防染方式。据记载,用植物靛蓝染色的Adire出现于11世纪的东贡王国(现为马里共和国)。扎染在他们的术语里被称为Adire oniko 和 Adire alabare。Adire oniko 指用酒椰纤维进行捆扎的扎染方式。Adire alabare 是指用缝制的形式进行扎染的方式,旧时多为妇女手工缝制,后来有了机器缝制,男人们也加入了Adire的制作中。

▲ 正在做Adire织物的西非人

▲ 19—20世纪 西非Yoruba地区的Adire制品

▲ 20世纪60年代 西非扎染制品(Adire Oniko 捆扎的扎染方法)

▲ 20世纪60年代 西非扎染制品(Adire Oniko 捆扎的扎染方法)【细节图】

▲ 20世纪60年代 西非扎染制品

▲ 20世纪60年代 西非扎染制品【细节图】

▲ 19-20世纪 西非扎染制品(Adire Alabare 缝制的扎染方法)

▲ 19-20世纪 西非扎染制品(Adire Alabare 缝制的扎染方法)【细节图】

▲ 20世纪60年代 西非扎染制品(Adire Alabare 缝制的扎染方法)另外,亚洲部分地区以及美洲部分地区出现的ikat(音译:伊卡),也是绞缬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和日本“絣织”。它是指在染色前将经纬线有计划的进行捆扎、染色,之后将经纬线配置在一起产生图案的一种扎染方式。只不过,絣织是扎染在“线”上,而不是布料上。

▲ 9-10世纪,也门出土的ikat织物(即絣织)

▲ 8-13世纪,以色列地区出土的ikat(或絣织)

▲ 8-13世纪,以色列地区出土的ikat(或絣织)

▲ 8-13世纪,以色列地区出土的ikat(或絣织)绞缬,现在更多的被叫做“扎染”,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有日常服装上的、在艺术创作里的、盛行的手作工作坊等等,各种各样的存在方式,让“绞缬”平安的传承了下来。应该感谢这门技艺,它让人类的记忆里有了共同的有趣的回忆。

本文内容由小彤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