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鲁迅和林语堂对骂(林语堂和鲁迅因为什么闹僵)

导语:男人心,海底针!鲁迅和林语堂闹别扭,还反目成仇,起因是五块钱

世人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女人从闺蜜到仇人,只需短短几天。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鲁迅与林语堂便是如此,昔日好友,最后却慢慢走散,成为仇敌。

一、遥相呼应,曾是好友

在那个新文学的时代,除旧迎新几乎是所有新青年的追求,鲁迅与林语堂便是阵营相同,而成为好友。

鲁迅喜欢抨击时政,常常以犀利文笔作为武器,连番轰炸。而林语堂笔触柔软,亦喜欢讽刺现实。两人奔着同样得目标,以完全不同得风格为基础,遥相呼应。

在北京女师大得运动中,林语堂代表学校领回死亡学生得遗体,痛彻心扉,写下缅怀文章。而鲁迅亦在此时撰文,既是表明自己的态度,亦是声援林语堂。

他们虽然不曾约定,却总是出奇得态度一致。文人向来惺惺相惜,更何况是对待与自己志趣相投之人。

于是,他们成为了好友。后来,林语堂前往厦门大学任职,还顺手带走一帮北大同事,鲁迅便在其中。在厦大任职期间,鲁迅与林语堂的关系越来越好,两人经常相约夜聊。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鲁迅的恋情,作为好友的林语堂几乎是最后知道的。在感情上,林语堂向来是个木讷之人,他时常看见鲁迅与许广平亲近,却轻易相信两人只是单纯的朋友关系。

直到周海婴出生,林语堂还在一头雾水,结果被郁达夫嘲笑:“你和他们在厦大同过这么久的事,难道还不晓得么?”

二、一根烟头,伤了感情

曾经,他们的确是最知心的朋友。但即便再亲近的朋友,一旦有了隔阂,再想修复亦是困难。 而鲁迅与林语堂的隔阂,便是从一根烟开始的。

鲁迅向来是个烟鬼,几乎任何时候都烟不离手。有一次,鲁迅抽烟之时,未多加注意,不小心将烟灰弹在了林语堂的蚊帐的帐门,使得帐门被烧出了一个大洞。

其实,按照正常情况,只要鲁迅态度缓和道个歉,便能了事。但偏偏这天林语堂心情不好,一向爱惜物品的他看见帐门破洞,十分生气。

他一边责怪鲁迅,一边仔细查看,生怕其他的地方还有小洞。鲁迅一看林语堂这般珍视帐门,对自己态度恶劣,道歉的话刚到嘴边便收了回去。

如果鲁迅保持沉默,或许两人还能和好如初,但偏偏他张嘴就来了一句:

“完全烧了便怎样?一共也不过五块钱罢了!”

此话一出,即便是个心平气和之人,亦会觉得鲁迅做了错事不愿道歉,还故意挖苦。如果是小孩子,遇上这种事情,打一架便算了事。

但放在两个有头有脸的文人身上,他们不会动手,只能破口大骂。

不管对骂的内容如何,这对好友,终究是因为一根烟伤了感情。

三、云南楼风波,开始决裂

不过,蚊帐到底算不得大事,亦不是原则性错误。鲁迅与林语堂虽然互相恼对方,但始终不曾真正生气,只不过互相顾忌面子,不愿先示好。

但是,后来的云南楼风波,真正让两人开始决裂。

当时,鲁迅与一书店老板发生稿费纠纷,郁达夫想要从中调停,便请来了两人吃饭。一起同行的,还有林语堂夫妇。

在饭桌上,林语堂忽然谈起,鲁迅曾有一个学生张友松,也曾经说要办书店,并且还信誓旦旦不拖欠稿费。

这场饭席本就是因拖欠稿费而起,林语堂此话一出,难免有故意挑事的嫌疑。恰巧在这时候,鲁迅喝得半醉,无法正常思考,心里更加如此认定。

当场,鲁迅便拍着桌子大喊:“玉堂(林语堂本名林玉堂),你这是什么话!我和北新的诉讼不关张友松的事!”

一场饭局,最终不欢而散。可是,林语堂玉鲁迅的对骂才刚刚开始。

在日记里,鲁迅称林语堂满是鄙夷之像:“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鄙相悉现。”

而林语堂则称鲁迅是个神经病:“八月底与鲁迅对骂,颇有趣,此人已成神经病。”

这次事件之后,两人真正从朋友成为敌人。

再加上两人文风差异,做朋友时还能惺惺相惜,成了敌人自然争锋相对。

林语堂后来的作品多是幽默闲适风格,犀利的鲁迅看不惯此等小资情调,直接写文把林语堂划为“闲人”一类,把他的作品被称为“麻醉文学”。

本文内容由小曲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