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打年糕是什么意思(打年糕的风俗来历)

导语:年关将近,你们那还有打年糕的习俗吗?‖打年糕,民俗文化的传承

年糕,吉祥的糕点。老底子的年糕都是打出来的。越打年糕越粘,越韧,也越香。所以,小孩子也应该时常打打的,越打,他跟你越亲,当然打是他犯错时。

打年糕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家一户就能成的。从淘米到磨粉,再从上蒸到倒在石臼里打,每一步都有讲究,马虎不得。

打年糕用的米是糯米和晚梗米,两种米的比例一般是1:1,吾乡叫对脚撑,也有三七撑的,只要看糯米的质量。我家打年糕的米都是我阿爹(爷爷)淘的。他用一只篾丝大淘箩把米装里面,然后到港滩头用河水把米淘干净。回到家后,在灶头上把淘箩放热水锅里淘。为什么要用热水烫一下?因为用热水烫过的米磨成粉后,那米粉会更细腻。

淘米的时间一般在早晨,米淘好后大概在傍晚时分准备磨粉。这个时候的米已充分吸足了水分,且手捏一把米不会感觉潮湿。磨米的工具叫磨子。“磨”字吾乡土话读mong,由上下两片磨盘组成。上磨盘一边侧面有个方形小口,安装着一个木柄样的东西,靠外端有一圆形小孔。这小孔由磨鸭(由一个一米五左右的横圆木做把手,前面装有一个“丫”字形圆木组合,前端装有一个向下的圆轴)这个圆轴套在上磨盘的那个木柄上的圆孔,就可以带动上磨盘转动。在木柄相对的磨盘上有一圆形小孔,那是放米的入口。

吾乡用磨子磨米粉叫牵磨。一般在前头屋里。磨子放在磨床上,磨子下面放张磨匾,一张比蚕匾略小但做工考究的匾。磨鸭的横把手两段系着根麻绳,上面系在阁栅的横梁上。一切准备妥当就可以牵磨了。我们家的磨子比较小一号,基本上是我阿嗲一个人把着磨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磨子。阿婆则站在磨子边上,一手拿着一只小淘箩,一手拿米往上磨盘的孔里放米。随即,白花花的米粉在磨子四周慢慢的往下落,落在下面的磨匾上。这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因为米不能一次放很多,最多转一圈放一把米。米不紧不慢地放着,米粉源源不断的飘洒下来。我想,过年时下雪,如果下米粉该多好。这样就不用花时间花力气去牵磨了。

磨牵好了,事情还没完。这些白花花的米粉还得用细细的筛子筛一遍。因为用磨子磨出来了米粉粗细不匀,如果不过筛去打年糕的话,那年糕的韧劲就差了。

腊月十几那几天是打年糕的最佳时间。等各家的米粉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蒸打年糕了。我们村坊上打年糕的地方在前头埭廊亦夫和胜聚家里。亦夫家的前头屋里还有个八尺,相对比较宽敞。打年糕的石臼就放在前头屋里。打年糕的锤,我们叫菩柱,是用石头雕凿而成。边上装个木柄,菩柱的面是个弧面,光滑而坚硬。打年糕的是村坊上有经验,有力气,有耐力的壮年男人。像二十几的小伙子还没有资格打年糕,他们虽有力气,但耐力不足,更没有经验。

年糕开打之前,先得把米粉处理好。米粉要掺点水,再过筛,最后上蒸蒸。篜桶是一只上大下稍小的圆形木桶。桶上面有两只耳朵,桶底有蒸架。蒸架上铺好纱布,以防米粉流失。米粉上篜桶是一项最具有技术的活,负责把米粉放入篜桶的活儿叫“扎蒸”。这个“扎蒸”是最有技术含量的一道环节。扎蒸前先得把水烧开,把篜桶放在大锅子上,篜桶和铁锅之间围一圈柴辫,以防蒸汽泄露太多。灶口头烧火的一般都是我阿嗲。扎蒸的人搬个凳子,挨着篜桶站着。手拿一只大碗,畚一碗米粉,均匀地撒在篜桶内。米粉一碗一碗往桶内撒,桶内的米粉越来越厚,这时你得看仔细了,桶内哪个地方蒸汽冒的多,你就往那个地方多撒些米粉。到最后,蒸汽冒的少了,你就看哪个地方的米粉呈肉色了,就往那个多撒些粉。

就这样,灶膛内火焰耀眼,毕剥作响,灶膛外众人忙着活且谈笑风生。等一蒸粉熟了,两个男人嘎各拿捏着篜桶的耳朵快速向外走去。他们来到前头屋里,站在石臼旁边,一手扣住篜桶的底,把蒸熟的米粉倒扣在石臼内。一大团肉色的粉团冒着乳白的热气,一股米香沁入心脾。这时一个人拿着石菩柱先轻轻的在粉团上碰几下,然后高高的扬起菩柱朝粉团上狠狠打去,只听啪啪的响声在屋内回荡。屋内,打年糕的啪啪声,打年糕人的嗨嗨生,旁边看的人的喝彩声交响回旋,好一幅热闹无比腊月热腾图。粉团被打得几乎成了一张大饼,打年糕的人暂时停下来,这时另一个人双手打湿,把粉团翻个个,在翻粉团的同时,还有一个人拿着洗帚朝石臼里洒点水,不让年糕粘在石臼上。接着再举起菩柱往下打。这样反复几次,年糕就基本成型了。

打好的年糕从石臼里取出,放在廊屋下的一块门板上,两个人把这团年糕捋长压扁,然后用一根粗棉纱线放在年糕底部,手拉住线的两头往中间一夹,一块年糕就诞生了。夹到最后,多出一点点的年糕头就赏给看看热闹的小孩子。我小辰光就吃过年糕头,但我老实,不敢多吃。有同伴较强横,吃了好多个,结果吃撑了,好几天吃不下饭。这一块块年糕放在铺了几许干净稻草的蚕匾里。此时,会有人拿着一只洋红碗,一手拿着个用笋壳做的戳子,在碗里蘸一下,在肉色的年糕上点上红,这过年喜庆的味道就出来了。等年糕冷却了,能搬动了,就可以拿回家。一般晚上打好的年糕到次日早晨就可以拿回家了。

现如今吾乡已没有这种打年糕的场景了。倒是桐乡的石门有人由此发现商机,把这一古老的工艺发扬光大。

(配图来自网络,如侵权可删除)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