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的咸水湖之一其古老的文化让它成为(世界上大的咸水湖叫什么名字)
导语: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之一,其古老的文化让它被称为”人类的故乡“
在东非大裂谷东支上,像串珠一样地分布着许多湖泊,其中一个叫“图尔卡纳”,它是非洲大湖中最咸的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之一。图尔卡纳湖以它美丽的湖泊风光,古老的文化和独特的民俗而闻名于世。
美丽的“碧玉海”
图尔卡纳湖是一个内陆湖泊,位于肯尼亚北部与埃塞俄比亚接壤处的大裂谷地带,呈狭长状,南北长250千米,东西宽30~50千米,面积720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75米,湖水最深部分在湖区南端,约120米。图尔卡纳湖是典型的断层湖,由断层陷落而成。历史上,图尔卡纳湖曾经和尼罗河相通,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互间渐渐失去联系,到更新世时期(距今160万~1万年前)成为一个较小的独立的内陆湖。湖区四周耸立着多座死火山。图尔卡纳湖水碧绿,从高空俯瞰,在死火山的环抱之中,它仿若一块巨大的翡翠,因此又名“碧玉海”。
在非洲的湖泊中,图尔卡纳湖是含盐量最高的。在200万年前,它还是一个淡水湖,但由于地处半干旱的沙漠地带,水源不足,加上整个湖没有出口,湖水不能外流,又得不到淡水补充,逐渐变成了一个咸水湖。不过,除南部因含盐量高可以提取各种盐类外,其他浅水区的湖水只是略带咸味,仍然可以饮用。
19世纪,欧洲探险家来到非洲大陆,开始了他们的探险之旅。1888年3月,匈牙利贵族塞缪尔·特立基伯爵和同伴冯·胡奈尔从肯尼亚中西部的巴林戈湖向北进发,到达现今的图尔卡纳湖,他们以资助他们探险的奥地利王储的名字将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鲁道夫湖”,并把湖的东岸明确地标注在了地图上。1975年,肯尼亚政府改用居住在湖西岸的马赛族的图尔卡纳部族的名称重新进行命名,从此称为“图尔卡纳湖”。
过去,图尔卡纳湖几乎没有与外界相连的道路,游览设施更是少得可怜,美丽的“碧玉海”长期孤立隔绝地躺在茫茫的沙漠当中。如今,在湖畔已经建起了旅馆,设立了很多旅游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旅游观光。
特殊的生态实验室
图尔卡纳湖拥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由于它是非洲大湖中最咸的一个湖,又地处沙漠地带,从而为研究动植物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态实验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进行干旱地区研究的一个生物保护区。图尔卡纳湖湖心有三座相连的小岛,
岛上长满翠绿的草丛,湖水清凉,为迁徙的水鸟提供了中转站,同时也为尼罗河鳄、河马和各种毒蛇等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地和栖息地。这里还有已有700万年历史的石化森林。
图尔卡纳湖的鱼类极其丰富,盛产尖吻鲈、虎鱼、多鳍鱼和各种罗非鱼,鱼的个头也比较大,有的长达数米。这里是尼罗河鳄鱼的主要繁育基地,有1万多条鳄鱼在这里繁衍生息,是世界上最大的鳄鱼群之一,有的鳄鱼长达10多米,甚至能够顶翻湖中的木船。
河马也时有所见。此外,还有瞪羚、长角羚、狷羚、扭角牛羚、小弯角羚、斑马、狮子、猎豹等哺乳动物。水生和陆生鸟类超过360种,有大批水鸟,候鸟和留鸟有红鹤、鸬鹚和翠鸟等,这里还是迁徙鸟类如莺、鸰、浜鹬的中转站。
图尔卡纳湖还是许多渔民的栖身之地,他们定期到岛上搜寻鸟类和鳄鱼的蛋。
古老的“图尔卡纳男孩”
图尔卡纳湖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居住。图尔卡纳湖的东岸是一个叫库比福勒的丘陵地带,地表崎岖,气候干热,人迹罕至。1967年,肯尼亚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批古人类化石、旧石器和古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些石器的年代竟距今260多万年,默默无闻的图尔卡纳湖从此声名远扬。
在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中,最著名的是“图尔卡纳男孩”——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直立人化石,它不仅完整,还非常古老,距今160万年。这一发现重新确定了直立人在人类进化史中的地位。
发现“图尔卡纳男孩”的人是著名的英国古人类学家理查德·李基,他属于一个考古世家。父亲路易斯·李基和母亲玛丽·李基都是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人们传言他们拥有“李基好运”,因为他们总是能发掘出重要的化石。1972年,理查德·李基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赞助下组织了一支小型考察队来到图尔卡纳湖区域,考察队成员中包括后来成为他太太的美芙。他延续了家族的好运,在图尔卡纳湖东岸发现了标记为KNMER-1470号的头盖骨化石(KNM是肯尼亚国立博物馆的缩写,ER是东鲁道夫的缩写)。当时这块头盖骨刚从河床沉积物中冒出不久,如果不是被理查德·李基发现,它必将被洪水冲毁。这次考古发现引起了轰动。后来证明,这块头盖骨化石的年代为距今200万年,可以说是人科的最早的代表。接下来,理查德·李基依旧好运不断。1984年,他在图尔卡纳湖边发现了一层又一层的化石骨骸,从头盖骨到臂骨、腿骨、脊椎骨、肋骨、骨盆、颌骨,一直到牙齿,他用这些碎片重组了“图尔卡纳男孩”——之所以称为“男孩”,是因为他死时年仅9岁。
流浪的“吉普赛人”
图尔卡纳湖沿岸的主要居民是马赛人。马赛族是东非的一个著名民族。这个民族在装束方面别具一格,无论男女,耳朵上都戴着大耳环,脖子上都挂着一圈圈各种颜色的串珠,在手臂和腿上还缠着密集的铜丝圈,男子卷曲的头发上戴着醒目的发饰,而妇女则一律剃为光头。马赛人以游牧业为生,没有固定的住处,成年奔波在北起图尔卡纳湖、南到坦桑尼亚中部这一广阔地带,因而又被人称为东非的“吉普赛人”。
世界上大多数的民族,不论是以农耕为生还是以游牧为业,都极其依恋土地,而马赛人则是例外,他们天生对土地没有什么感情,甚至把土地看作是“一切邪恶的渊源”,这一点在马赛人的葬礼习俗上表现得最为突出。马赛人死后,既不土葬也不火葬,而实行一种所谓的“天葬”,在形式上与中国西藏地区流行的“天葬”颇为近似。马赛人将死者用水洗得干干净净,涂上一层奶油,停放在屋子中央,死者的亲属默默地跪在周围做一天的祈祷,然后由村里最年长者引路,尸体被抬到荒郊野外,任由飞禽走兽吞食,以此表示马赛人就是死也不同土地结缘。更有甚者,马赛人从来都不吃土地上生长的任何食物,比如粮食、蔬菜等,他们的主要食物是牛肉、牛奶和从活牛身上抽出来的血。
马赛人使用的又长又重的铁矛闻名全非洲。一般人若能提着这样的铁矛走一段路就算有功夫了,而马赛族的勇士们则能握在手中挥舞自如,他们能在20米的距离内用铁矛准确地击中奔跑着的野兽。铁矛不仅是马赛人狩猎的称心如意的武器,而且还是曾经令西方殖民主义者闻之丧胆的标记。
马赛族的男子从小练就一身同猛兽搏斗的好本领。在狩猎狮子时,为了挑逗狮子以寻找围攻的机会,总有一名勇士甘当“诱饵”,他死死抓住狮子的尾巴,其他人则用铁矛或短刀猛戳乱砍,直到狮子遍体鳞伤倒地而死。狩猎结束后,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翩翩起舞以示庆祝,他们授予勇士“伏狮大力士”的称号,同时还用被猎杀的狮子额头上的毛做成帽圈戴在他的头上,此后他便是公认的最勇敢的人,在本族中有着显赫的地位,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
马赛人对传统的伦理道德十分尊崇,在马赛人居住的地区没有抢劫、凶杀事件发生,也不存在逼婚、离婚、休妻的现象。马赛人非常讲究团结互助,他们过着集体式的生活。
在马赛族中有一条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得说谎。说谎被马赛族人视为犯罪行为,说谎者要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马赛人还以憨厚朴实闻名非洲,无论谁在马赛地区遗失了物品,无论物品的价值高低,马赛人都会全村出动,尽一切力量帮助寻找。有一个英国人曾经做了一个试验,他将一只金表故意扔在马赛人必经的路上,10天以后,当他再去看时,发现挂表仍在原地,除了表面多了一层灰尘外,完好无损。打这之后,马赛地区就被人们称为“路不拾遗之乡”。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面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