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东晋王导简介(东晋大臣王导)

导语:东晋名相王导(下)

续上期《东晋名相王导(上)》

王敦到了京城,重新调整官员,自己以西阳王、大司马兼任太宰(也称大冢宰,相当于太师)。任用王导为尚书令(相当于吏部尚书)。王廙为荆州刺史。王氏家族,司马家族一律仍为原职,只是给予不同的奖赏。司马睿名为皇帝,其实处处受制于王敦,号令出不了宫门,忧愤成疾,于永昌元年(322年)闰冬月去世。立太子司马绍为帝,是为晋明帝。王导辅政,卸任扬州刺史,改拜为司徒。当初,王导认为佞臣扰乱朝纲,同意王敦“清君侧”,但当这些人被杀或被驱逐后,帝室势力退缩回去,王敦还想进一步专权篡位。王导则坚决的反对,出面维护帝室。不久,刘渊(汉光文帝)攻打西都,长安陷落。四方劝王敦进位,王敦却想要把持国柄,王导就是坚决不从。当时王敦攻入建康后,曾对王导说:“如果你不听我言,将来恐怕全族被灭的”!但王导就是不为所动。王敦见无法实现自己的野心,只好悻悻回到了武昌。

此前,中书令(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温峤,跟晋明帝司马绍关系亲近,引起了王敦的猜忌,强行将温峤调到身边加以看管。温峤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自然明白王敦的用意,于是处处小心谨慎。针对王敦的喜好,想方设法满足其愿望。又和王敦亲信钱凤等人关系打的火热。因此这些人经常在王敦面前说温峤的好话。当时丹阳(今属江苏镇江)缺少一个尹令(相当于地市级官员),这些人极力推荐温峤,但温峤很聪明,在王敦面前直接表示自己不能胜任,并专门推荐钱凤去就职。王敦离不开钱凤,就主张温峤去上任。王敦当时正赶上染病,强撑病体为温峤饯行。当时钱凤也在场,温峤知道钱凤不是个善茬,就假借酒醉,强行向钱凤敬酒,钱凤不从,温峤半真半假将其纶巾扯下,还假装发怒说:“你是什么人,敢不给我面子”?钱凤也发了怒,正要和温峤理论,被众人拦下。温峤临上任时,与王敦依依不舍,三次回头。王敦慢慢解除了对温峤的怀疑,以后钱凤再说温峤的坏话,王敦只是笑笑,认为这是报复。

温峤摆脱了王敦,将王敦的劣迹、志向一一禀告了司马绍。晋明帝暗自坚定了讨伐王敦的决心。王敦与钱凤等亲信密谋篡晋,不料被睡在里屋的堂侄王允之(王舒之子)获悉。王允之假装酒醉沉睡,骗过了王敦。不久王允之便以回京探父为由回到了建康,通过王舒、王导将王敦的图谋报告给了司马绍。晋明帝面对“王敦专制,内外危逼”的局面,命郗鉴(王羲之的岳父)以兖州刺史之职镇守合肥,欲以其为外援对抗王敦。但王敦却表举郗鉴为尚书令,迫使司马绍将郗鉴召回朝中。郗鉴在回朝途中被王敦手下扣留于姑苏,但因郗鉴素有名望,且与王家有世代姻亲关系,迫使王敦未敢对其加害,最终被放回了建康。郗鉴于是坚定决心,与司马绍共谋讨伐王敦。司马绍趁王敦患病,决定先发制人,授王导假节、都督诸军事,兼领扬州刺史。王敦领兵向京师逼进,晋军摄于其威,不敢与之为敌。王导得知情况,便率王氏家族中子弟假装为王敦发丧,大家都误以为王敦已死,于是金军胆气倍增、斗志高涨。司马绍下诏列数王敦之罪,檄文天下。

王敦见到罪状大怒,加重病情。见自己不能亲自领军,只好让堂兄王含领兵对敌,王含得知对方主帅是自己的堂弟王导,知道他的厉害,双方初已交兵,王含大败。王敦得知消息,大骂堂兄不堪重用。不久,王敦自知不起,安排好后世就病逝了。他的儿子王应将其尸体用麻布席子包裹停当,用蜡涂抹,悄悄埋在议事厅。关起门不与堂叔王导交战。

王导平定了王敦羽翼,司马绍剿灭王敦叛乱后,派人挖出王敦遗体,砍下王敦头颅,另埋他处。司马绍为了进一步考察王导,特地晋封王导为始兴郡公,食邑3千户,赐绢9千匹,进太保位,司徒之职依然保留,并特许王导可以携剑穿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等特权。王导知道这是曹操、司马昭和王敦等不臣之人的特殊礼遇,故坚辞不受。司马绍坚持不许,王导感激涕零。不久,王导接到晋明帝司马绍的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庾亮的。庾亮是司马绍的内兄(妻子的哥哥),内容要求庾亮如何防范王导,监视其行为。王导假装不知,将信交还回去。并“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这封信他自己没有看过。弄得司马绍极为尴尬。王导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信任,就小心翼翼,处处谨慎。

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病死,幼主司马衍(晋成帝)继位,王导受命为顾命大臣,与西阳王司马羕(yàng)、尚书令卞壸(kǔn)、车骑将军郗鉴、领军将军陆晔、护军将军外戚庾亮、丹阳尹温峤等共同辅政。庾亮依仗自己是皇帝的舅舅、太后的权威而想自己独大,要求朝中大事必须由自己过目后才能决断。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后赵石勒大军侵犯阜陵(今属安徽全椒),司马衍下诏加王导为大司马、假黄钺,出兵讨伐。王导率晋军从江宁(今江苏南京)出发,后赵军得知消息退走,年仅6岁的晋成帝司马衍在庾亮唆使下,解除了王导大司马之职。王导则以大局为重,忍让克制。

苏峻很有本事,当年在平定王敦时,立下大功,升任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镇守江北重地。他手下的兵也很厉害,武器精良,作战勇猛异常,时称“江外兵”。苏峻依靠手下之兵,占据江北要地,掌握当地军政大权,开始飞扬跋扈起来,慢慢不听朝廷节制。庾亮得知苏峻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就准备提拔他来朝做大司农(掌管全国财政经济的官员,相当于财政部长),希望苏峻能借提拔之恩,助自己一臂之力。顺便还可以对其加以管束,为己所用。为此他找自己妹妹太后庾文君商议,没想到7岁的司马衍竟让庾亮找王导商议。

王导说:“我观察苏峻奸诈多疑,将来必定不肯屈居人下,一定会起事叛乱的。只是此人羽翼未丰,我听说山川原野中,可以躲藏毒虫猛兽,现在苏峻在外,必定会隐藏祸心。还不至于立即发难,我们如果暂时包容,不惊动他,他还不至于立即叛乱的”。王导据理力争,卞壸、温峤等人也纷纷力阻,但庾亮就是一概不听,执意要求征调苏峻入朝,结果果然引发了“苏峻之乱”。咸和二年(327年),苏峻联合镇西将军祖约等人,以讨伐奸臣庾亮为名起兵攻进建康。次年(328年),苏峻攻破建康,执掌朝政。乱事终于在咸和四年(329年)随苏峻于前一年战死、其余众陆续被消灭而告结束。

当时,晋廷打算让王导挂帅,尚书左仆射孔坦、司徒司马陶回等人也向司徒王导建策,建议在苏峻未到之前,首先阻截阜陵(今安徽和县西)并把守当利口(今安徽和县东南,当利水入长江的入口),令苏峻军不能渡江,进而与之决战。可惜的是,庾亮怕自己的大权旁落,便与江州刺史温峤一起推举征西大将军陶侃(陶渊明的曾祖父)为盟主,建立“讨伐军”征讨苏峻。庾亮原认为晋军兵多将广,没想到三吴地区亦有义兵起义、声援苏峻,晋军被打得一败涂地。

咸和三年(328年),晋军战败后,庾亮携庾氏家族逃离京城,王导与大臣荀崧、陆晔等入宫侍卫司马衍。王导抱着司马衍登上太极殿,与陆晔共同坐在御床上,两边列着全副武装的护卫。苏峻持刀带人入朝,司马衍吓得大哭。王导表情严肃,威严不失礼仪。苏峻未敢造次,行臣子礼,稍后出去,命手下兵丁将后宫财宝抢掠一空。苏峻因王导德高望重,不敢加害,仍让他官居原职,处于自己的位置之上。苏峻想要逼迫晋成帝迁往石头城,但因王导竭力力争执未果。

咸和四年(329年),苏峻之乱终于平息。战乱后,建康的宫殿、宗庙都被焚为已尽。温峤建议迁都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三吴豪强建议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两种意见争来争去没有结果。王导当然知道这是温峤想把京城设在自己的领地,仿效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说:“建康过去就是帝王之都,三国孙仲谋、刘玄德都认为这里是帝王之宅。过去帝王不会因简陋、豪华而迁都,如果能爱惜百姓,强国富民,则无事不成。若安于享乐、追求奢华,即使找到一块乐土,也会变成废墟的。况且北方蛮族时刻窥伺我们,我们如果胆怯、逃跑,就算重新树立威望、加强实力,恐怕也是难以办到的。还在金陵这里好了”。

王导平素俭朴寡欲,仓中没有积蓄的粮米,冬夏也就两件帛衣。晋成帝司马衍过意不去,特赐给他布万匹,以供其私人开支。王导为政主要有三大功绩:

第一,绥抚新旧,稳定人心,强化凝聚力。建国之初,王导不仅团结北来豪族大户和南方当地豪族大户,也团结中、下层南北人士。王导实行的“侨寄法”, 分发土地。成功安置了流亡士族、缓和南北士族矛盾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于一些地广人稀、荒凉贫瘠的地区,也起了一定的开垦繁殖、发展经济的作用。由于王导善于体察人情,又能忍让、调剂各方面矛盾,基本做到了和睦共处。

第二,“维系伦纪,义顾君臣”。也就是兼顾王氏家族与司马家族势力,调剂与其他大族的矛盾。比如,大兴元年(318年),晋元帝司马睿怕自己政局不稳,再三邀请王导并坐御床受贺,只是王导不肯。后司马睿根基渐固,想剪除王氏势力,褫夺王导职权,引发王敦叛乱。但王导始终以大局为重,竭力维护国家利益,不以自己屈辱、好恶而改变初衷。特别是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病逝,王导辅佐幼帝(晋成帝司马衍),以自己威信迫使苏峻不敢加害。同年,也就是咸和三年(328年),王导密令荆州刺史陶侃、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温峤等人联合剿灭了苏峻叛乱。

第三,清净为政,王导认为“镇之以静,群情自安”。东晋时期,朝廷暗弱,各种势力犬牙交错,稍不小心就会激起祸乱。王导像一个杂技演员一样,时常在鸡蛋是跳舞。他只能以这种办法牵制各大家族势力,比如司马家族、王氏家族、郗氏家族、谢氏家族和外戚势力等。让他们与百姓既互相牵制,又彼此联系,防止一家独大,迫使他们依附朝廷。他既坚持原则,又处世大度。王导经常还以年老,假装糊涂。据《世说新语》记载:王导晚年完全不理政务,只是签字画押而已。王导自己感叹道:“人们说我糊涂,但后人会怀念我这种糊涂的”。此举实为执行其安抚士族、缓和与长江上、下游势力矛盾的举措。

剿灭苏峻后,那个逃跑的庾亮不甘心自己偏安一方,开始准备摘桃子了。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庾亮擅自代替了陶侃职务,兼任江州、荆州、豫州(今河南淮阳)三州刺史。晋成帝咸康四年(338年),王导委任的将领赵胤、贾宁因战功显赫,开始放肆、胡作非为,引起公愤。庾亮则借机攻击王导,并准备起兵废掉王导,因手握重兵的郗鉴坚决反对,庾亮只得作罢。王导在世时,“五胡乱华”的各部,没有一个敢对东晋造次的。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病逝,终年64岁。成帝于朝举哀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仪式赠物的礼仪,比照汉代大司马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之例。赐九游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百人守护,自东晋中兴以来,没有一个可以同他相比的臣子。成帝又派使持节追谥其为“文献”,并以太牢礼祭祀。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东晋所封爵的王导、谢安、温峤、谢玄与陶侃子孙的爵位仍旧保留,并未被废除。

本文内容由小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