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蝉古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思)

导语:咏蝉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不论夏日秋天,能听得一两声蝉鸣,总会带给人许多遐思。偶尔翻阅《全唐诗》,仿佛听见了遥远的蝉声……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虞世南的《咏蝉》。虞世南与房玄龄共掌文案,成为著名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很受李世民器重。李世民即位后,虞氏任著作郎,兼任弘文馆学士。唐太宗很器重博学多识的虞氏,经常在政务之余和他讨论经史,畅谈古今治乱之理。

虞氏虽然看起来清瘦柔弱,但是秉性正直刚烈。唐太宗赞扬虞氏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辞,五是书法。也正因为如此,虞氏笔下的蝉就成了具有高标人格的象征,带有浓厚的自况意味,成了诗人自己立身高洁而不是凭借外在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清代沈德潜对此诗批道:“咏蝉者都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是骆宾王的《咏蝉》。骆氏七岁就能够作诗。唐高宗时,骆氏为道王李元庆的属官。闲居齐鲁十余年,后赴京对策中试,授奉礼郎,兼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贬,从军于西域。后又调赴姚州平叛,并奉使入蜀。后返回京师,历任武功主簿、明堂主簿、长安主簿,迁侍御史。

骆氏在诗序中指出:“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诗中流露出高洁之志。后来,徐敬业起兵讨武氏,军中书檄,皆出其手,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便是这时写成的。徐敬业兵败后,骆氏被杀,一说亡命天涯。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是李商隐的《蝉》。李氏初学古文,十九岁以文才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被引为幕府巡官,后经推荐,终于开成二年(837年)登进士第。李氏称蝉为“君”,像对一位好友诉说自己的心绪。诚如钱钟书所言:“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于之有情也。”(《李义山诗集辑评》)

都是咏蝉,但是三位诗人心目中蝉的形象是不一样,寄寓了各自不同的情怀。诚如清代施补华所言:“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