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专用术语有哪些(戏曲专业术语解释大全)
导语:知识点 | 戏曲中的专业术语,了解它们,您离资深票友又近了一步
戏曲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些专业术语
戏曲作为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
也有很多专业的术语
比如对子、打背躬、搭架子等
这些专业的戏曲舞台术语
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探讨
这些专业术语的意思
起霸
戏曲表演的一套程式动作。它是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境。起霸集中了基本功中很多动作和技巧,组合成连续的舞蹈,充分展示武将的威风气概,烘托渲染战斗气氛。起霸有男霸、女霸、整霸、半霸、单人起霸、双人起霸等多种。起霸在不同剧种中名称不一,动作组合也不尽相同。
档子
武打表演程式。用以表现战斗场面和渲染战斗气氛。凡交战双方的人数在三人以上,或彼此人数相当,在舞台上表现对打场面的称为档子。或持兵刃交战,或徒手格斗。档子名称根据人数而定,如交战双方为三人的,称“三股档”;四人的,称“四股档”,以此类推,根据人数多少而定名。舞台调度、步位均有一定的格式。有时上场人数可由少增多,先打四胜档,后变为六股档、八股档成人数更多的群打场面,称群档子。
抬轿
戏曲表演身段程式。一般为二人抬或四人抬。坐轿人居中,抬轿人分列前后。起轿时,轿夫两臂弯曲于双肩头,缓缓站起,双臂晃动,走抬轿步。行进间,坐轿、抬轿人动作协调,步法一致。上坡时,前者直立,后者屈腿走矮步,下坡时换作对应动作。表现路段坎坷时,抬者下蹲,以示轿体大幅度地起伏晃动。
对子
戏曲武打程式。二人对打的套子都称“对子”,包括徒手和各种兵器对打。往往是用两种不同的武器开打。每一套“对子”各有一定的章法,打法各异。徒手的称“对拳”;双方持同样武器的有“对刀”、“对枪”等;持不同兵器对打的把子有“单刀枪”、“大刀双刀”、“大刀双剑”、“大刀枪”、“棍儿枪”等,属把子功。
打背躬
戏曲常用表演手法。指剧情发展中有二人以上同时在场,其中一人在暗自思考或评价对方言行时,用来表达其内心活动的唱、念或表演、身段。打背躬时,通常平举一手,以衣袖从旁遮住脸部,面向观众进行讲述,假设同台其他人物未曾听见。武打中的“对枪”,双方各自伸出大拇指表示赞佩对方的武艺或仪表时的身段,也属背躬。
搭架子
戏曲常用的舞台手段,指幕后的答话和声音效果。在剧本上常提示为“内答”“内应”“内战鼓声”等。架子的搭话根据剧情需要而定。有角色出场前自相铺垫的内白架子,如《坐楼》中,阎惜姣出场前在幕后与台上的阎婆两人的对白。有不出场的幕后答话,如《武家坡》中台上的薛平贵和幕后邻居大嫂的问答。也起着改变舞台节奏、渲染舞台气氛的作用,如《杨门女将》“探谷”一场中,幕后传来的厮杀声等。凡在戏曲舞台上正面表现的欢声笑语、喊堂喝道、敌兵追杀、马嘶长鸣及风声、水声、枪声等音响效果,都称为搭架子,分别由前台演员、后台指定的专人和乐队来担任。在搭架子时,对于应答的分寸感及时间的准确性的掌握,要求十分严格,只有做到准确无误,才能取得应有的舞台效果。
跑圆场
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圈形,周而复始,称为圆场。圆场的速度多为由慢到快,因此又称为跑圆场,跑圆场的步子要小、要快、要均匀,上身要求纹丝不动。
亮相
指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动作结束时的短暂停顿,通过形体造型,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亮相有单人双人或多人的各种形式,不同的人物和剧情以及人物在剧中所处的或主或从、或胜或败、或褒或贬的地位,又有高矮、正偏、快慢之分。亮相时大多伴以节奏强烈的打击乐,要求做到静中有动,气韵连贯,画面美观。
跑龙套
“龙套”是指戏曲中扮演士兵 、夫役、宫女等随从人员,因穿特殊形式的龙套衣而得名。在戏曲表演中,龙套可以虚拟千军万马,起烘托声势的作用。跑龙套也有多种程式排场及队形变化。每种队形均有自己的专业名称,如二龙出水、 扯四门、大摆队、倒拖靴等。
抄过场
戏曲舞台调度程式,俗称“抄过儿”。在戏剧情节不中断的情况下,另用两组戏剧人物各从上下场门分头出场,自舞台两侧经台口交叉疾走,再同时分头下场,叫做“抄过场”。多用于追赶、包围或搜寻等场合以渲染紧张的戏剧气氛。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