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的作者都有谁(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这本书实用吗)

导语:陪女儿走过初中三年(二十七)——抓住语文考试的六个关键点

语文很重要已成为共识,但想要拿高分却并不容易。通过对女儿一年多语文考试情况分析,我认为要考好语文,必须紧紧抓住六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抓牢背记点

语文考试的特点之一是,既有主观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理解能力;又有客观题,这是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这次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看,客观题有29分,其中12道选择题、共24分,5道古诗文默写、共5分。这些知识大部分可以通过背记来掌握,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也是考试中不容有失的。

从出题内容看,有考字音和字形的,有考词语运用是否符合语境的,有考段落排序的,有考文学和文化常识的,有考查找病句的,有考课外阅读内容的,有考古诗文默写的,还有一部分是考阅读与赏鉴部分对文章意思的理解。

必须对课本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字、词、诗、文等反复背记,牢牢掌握,不能心存侥幸。背记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助于增强语感,丰富知识储备,对做阅读与赏鉴、表达与写作都有好处。

关键点二:做好排除法

做客观题是要掌握一定技巧的,特别是对于没有十足把握的题目,要学会用排除法,将错误项逐一排除,剩下不能排除的,就是正确项了。

如,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第3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这里首先要在“没有语病”上标上着重号。

选项:A、能否仔细观察多彩生活,广泛阅读文学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B、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服务;

C、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这个题目用排除法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首先排除C,“回荡深情的眼神”明显不对;其次排除A,“能否”是疑问句式,和后面的肯定回答不符;再次排除B,“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缺少主语,应该加上“我们”或者删掉“在……实现后”,整个语句才通顺,排除了3个错误项,剩下D即使拿不准,也没有问题了。

关键点三:找准中心句

在做阅读与赏鉴时,一定要找准中心句,因为这是一篇文章的文眼,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做现代文阅读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中心句一般在什么位置呢?最常见的有三种,一种在文章的开头,起到开门见山的作用,引领全文;一种在文章的结尾,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也对全篇再次升华;还有一种在文章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第22题: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的理解。

通观全文,“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实际上是全文中心句,这道题目就是直接考查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了。

关键点四:善用代入法

这种方法在阅读与赏鉴,特别是文言文阅读中很好用。翻译句子是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的题型,而将把握不准的词语代入原文,结合上下文看看是否符合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如,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第15题: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女儿对第一句话的翻译是:你虽在学习上有志向却不思考学习。这明显只是简单将“志”做字面的“志向”来翻译,但做阅读理解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特别是文言文,有多种意思表达,不能想当然。

其实,在前文中有一句话“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这两个“志之”的意思是相同的,而将“志向”代入的话,这句话明显不通。而结合上下文及两句话的语境,将“志之”作为“记住老师的话”来翻译就很通顺了。

关键点五:用足原材料

不得不说,考试是有方法的,成绩好的学生除了善于学习,也一定善于考试。在考试过程中,他们不但会找关键点,也懂得如何“偷懒”。而在做阅读和赏鉴时,很多答案其实包含在所给的材料中,可以直接用来作答,而学会了“偷懒”,往往事半功倍,而且效果更好。

如,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第16题:李生认为怎样的才是“善学者”?并谈谈你对善于学习的认识?

问题看上去很复杂,似乎想要回答好不容易,但如果聪明的话,在所给材料中完全可以找到答案,并不需要花费太多脑筋去思考和拓展。

因为在材料中有一句话,“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这明显就是第一问的回答;接下来一句话,“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满足),盍改之乎?不然,迨(等到)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而第二问的答案,只要综合上述两句话的意思,进行翻译即可。一方面要不耻下问,向别人学习;另一方面要不能自我满足,随时加强学习,等到老了再发奋,蹉跎了岁月,怕有点晚了。只要讲清了这两层意思,3分就轻轻松松到手。

而女儿的回答写了一大堆话,看上去似乎有很多内容,但没有抓住要领,也要被扣分,这也是不善于考试的表现。

关键点六:拔高作文意

这一点是针对作文来讲的,语文中考总分120分,表达与写作就有60分,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小作文10分,大作文50分。按正常来讲,必须要拿到48分,即换算成百分制的80分;如果能拿到51分,即换算成百分制的85分,就已经算不错了;得到54分,即换算成百分制的90分,甚至更高,说明你的作文已经登峰造极。

一般来讲,在考试时间紧张、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我们要求孩子能不跑题,写自己最有把握的事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保住基本的80分。因为一旦为追求标新立异,导致作文跑题,直接会判为不及格,甚至是0分,就得不偿失了。但是,如果想语文得高分,和其他人拉开差距,就必须在作文上下功夫。

从这次期末考试看,女儿共扣了17分,相当于百分制的72分不到,是筐瓢了。这次考试的大作文是给了4句关于“积极、乐观、向上”的名言,要求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以“乐观”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同时,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的思考,给人以启迪。

我认真看了她的作文,感到主要的问题出在文章的选材上,立意不高。她写的是自己担任团长(相当于原来的组长)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带领团队前进的事,与“乐观”的要求相差较大,没有很好贴合题目的要求,更别说在更高层次上对其进行升华了,很难得到好的分数,这也是她期末考试遭遇语文“滑铁卢”的重要原因,同时这也说明了她对生活缺乏观察。

要写好作文,一方面靠平时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并注意积累素材,另一方面也要多写多练,才熟能生巧。在这里,建议可以事先选择一些典型题目,结合身边的人或事,精心打磨几篇高质量的文章并记下来,一旦能押中题,就赚大发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