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为什么能听懂一做题就不会(高中数学一听就会做题不会做)
导语:高中数学,为啥你家孩子一听就会,一做就废?
很多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学习困惑,为什么我听老师讲我能听懂,但是轮到我自己做就不会了。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是“拿来主义”。
举个例子,假设你去走迷宫,我是迷宫设计者,我告诉你第一步朝左走,第二步朝右走,第三步第四步……然后你就走出来了,很轻松,因为你知道“朝左走”是什么意思,“朝右走”是什么意思;但是当我不给你提示的时候,你往往就会被困在迷宫中了。老师讲题也是这样的,有的同学题不会,听老师讲,第一步写“解”听得懂,第二步写“由条件所得”听得懂……每一步都听得懂,所以整道题听下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等到自己碰到类似的题的时候,他就不知道第一步做啥,第二步做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觉得是学生缺一个听起来比较玄的东西:思维锻炼。
很多同学会记题,会记老师怎么讲的,但是容易忽略掉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第一步我要这样做?为什么第二步我要这样做?也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有些步骤是我们条件反射的结果,比如解一个含参二次方程,条件反射要想到因式分解;比如当条件里面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告诉第三边的中点,条件反射地要想到连接顶点和中点会有垂直平分线,这些条件反射的东西是大家学习的基础,是必须要形成的基本意识;进阶的步骤就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刚才所讲的是看到条件应该想到什么,但对于做一道复杂的题这还不够,有时候我们从条件得到的信息还不知道怎么联系问题,这时候要从问题出发,问自己“我要解出问题直接需要什么条件?需要的这个条件能不能从已知条件得到?如果得不到,我得到这个条件又需要什么条件?”这样一步步把问题和条件构成联系,最后题目被肢解成一个个小部分,就能迎刃而解了。
当然,思维训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老师可能会忽略掉了这个过程,直接给孩子灌,灌结论、灌步骤,期待孩子自己开窍,这也会导致很多孩子在遇到题目创新的时候容易断电,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填鸭式”教学,还要注意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作为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去进行这样的思考,形成自己分析问题的逻辑,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欢迎大家交流!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