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十月寒衣寄哀思短句(十月送寒衣)

导语:十月寒衣寄哀思

十月朔,又称为“十月朝”,人们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会在这一天将冥衣焚化给祖先,谓之送寒衣,所以十月初一也成为了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

“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忽忆人间房股事,聊将一并寄哀思。”寒衣、清明、中元同作为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但对于寒衣节的来源,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最早关于寒衣节的记载来源于周朝的腊祭日,其中说到十月初一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转冷,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唐大诏令集》言:“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 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此时虽然已有祭祀授衣的习俗,但并非现在流传的十月初一,这个可能要追溯到宋代。

《唐大诏令集》(宋)宋敏求辑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东京梦华录》记载“(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 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至此,十月初一授衣的习俗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但是 “寒衣节”的叫法却到了明代才出现,流传至今。《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当然,寒衣节除了祭祀授衣之外,也保留了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

《帝京景物略》(明)刘侗 于奕正撰 明崇祯间刻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暖炉会

农历十月,天气已经变得寒冷,古时人们也正是这时候设炉取暖、置酒聚饮。在暖炉旁,与知己好友,煨一壶好酒,烤肉畅谈,岂不美哉!正如《岁时杂记》中所言:“京人十月朔沃酒,乃炙脔肉于火炉中,围坐饮啖,谓之暖炉。”

祭牛王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有着驱疫辟邪的意思。

试棉衣

民间在十月一日,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以图吉利。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冬天虽冷,但牵挂从未断。焚一袭寒衣,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编辑整理/马磊)

声明:本平台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您认为不妥,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