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南华禅寺六祖真身(南华寺六祖的由来)

导语:六祖南禅祖庭南华寺:“东粤第一宝刹”、“禅门洙泗”

南华寺

位于广东韶关市曲江县的南华寺,与广州的光孝寺、新兴的国恩寺合称为六祖南禅的三大祖庭,被誉为“东粤第一宝刹”、“禅门洙泗”。

一、南华寺何时创建?

关于南华寺的创建者和创建年代,禅宗文献多语焉不详,只有法海的《六祖大师缘起外纪》说:

其宝林道场,亦先是西国智药三藏自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香美异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别,溪源上必有胜地,堪为籣若。”随流至源上四顾,山水回环,峰峦奇秀。叹曰:“宛如西天宝林山也。”乃谓曹侯村居民曰:“可于此山建一梵刹,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宜号宝林。”时韶州牧侯敬中以其言具表闻奏,上可其请,赐宝林为额,遂成梵宫。落成于梁天监三年。”

法海所记似成了宝林寺缘起和始建的原始依据,故后人多承此说。

也就是说,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之梁初(502—504),由印度梵僧智药三藏提议创建,梁武帝赐额“宝林寺”。唐神龙元年(705),唐中宗赐改为“中兴寺”;神龙三年(707)再改为“法泉寺”,后又更名为“广果寺”,唐玄宗时改称为“建兴寺”,唐肃宗时改为“国宁寺”,唐宣宗时更名为“南华寺”;宋开宝元年(968),宋太祖赐额名曰“南华禅寺”,沿称至今。

但有人对梁初智药三藏创建宝林寺提出质疑:

现在我们无论从史志的何种说法,韶州之置最早也早不过开皇元年,即581年,上距梁武帝开监元年(502年)80年,当时的韶关行政设置是始兴郡,后梁元帝承圣中(552—554年)或“于郡置东衡州”,但六朝梁、陈时期决无韶州之名、韶州之置,怎能在梁武帝天监元年出现“时韶州牧侯敬中,以其言(智药三藏谶言)表闻”之事?表闻之事显然是后人附会之言,不能成立。既然如此,梁武帝也必然无从得闻智药三藏谶言,更谈不上赐额“宝林”。所以,通过“上可其请。赐宝林为额。遂成梵宫。落成于梁天监三年”的宝林寺在当时实际上不存在的,以此为根基的曹溪开山于梁武帝天监元年的说法,也失去了根据。

二、六祖慧能三次结缘南华寺

第一次是唐龙朔元年(661)慧能离新州北上黄梅途经曲江,结识刘志略而滞居于此,听无尽藏尼念《涅槃经》。此次居留时间不会太长,因为不久慧能即离曲江往乐昌西山石窟跟智远禅师学坐禅。

第二次是慧能在黄梅接衣钵后遵五祖之嘱南遁,回到曲江,曹侯村曹叔良等乡亲修葺宝林旧址,延慧能居住,后又有恶徒追寻而离开继续南逃。据各种文献所载,此次居留约九月余。

第三次是六祖慧能在光孝寺剃度受戒后,离开广州回到韶州曲江,扩建宝林,正式收徒弘法,直至晚年回新州“落叶归根”,共三十六七年。

所以,六祖慧能一生76年,约有半生时光是在南华寺度过的。

三、南华寺是六祖慧能的道场

韶关宝林寺是六祖慧能弘法的道场,因位于曹溪泮,故又称为曹溪道场,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又称为曹溪禅。

曹溪道场的形成是经六祖慧能的扩建而在殿宇规模上奠立的。宝林始建于南北朝时的梵僧智药三藏,然至隋末已残败不堪,六祖南遁时虽经乡众简易修葺,还是简陋之庵堂。因此,当六祖慧能剃度后,正式以禅宗六祖的身份在宝林寺弘法的时候,狭小且简陋之堂宇就难以承接慕名而来的四方僧众和善信,于是,六祖慧能向陈亚仙借地以扩建寺宇。扩建后的寺庙初具了规模,反过来又吸引了更多的求法者,“因兹广阐禅门,学徒千万”。曹溪之盛,冠绝岭表。

四、六祖真身永镇道场

六祖慧能不但生前在曹溪宝林寺弘法近四十年,而且在新州国恩寺圆寂后,经韶州、广州和新州三地僧众用“焚香指向”的方式,确定他的真身最终回归曹溪宝林供养至今一千三百余年,永镇南华寺道场。

本文内容由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