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灵峰寺灵隐寺(灵隐峰在哪里)

导语:千年灵峰古寺:灵隐寺的姐妹寺,明代高僧蕅益大师驻锡地

灵峰寺始建于梁朝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它是江南著名寺院之一,它与杭州灵隐寺并称为姊妹寺,为净土宗祖师道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藕益大师住持与此。

西湖灵隐寺的姊妹寺

千年灵峰古寺:明代高僧藕益大师驻锡地

文 | 成静 图 | 渔人

灵峰山属于天目山支脉,山形象一把坐北朝南的太师椅,四平八稳,古人称“风水宝地”。山内古树名木众多,修竹遍野。园内木本植物64科231种,落叶、常绿阔叶林1500余亩及竹林400余亩,尤以灵峰寺前广达百亩的古树群最为壮观,树体高大,树形奇特,十分罕见。

那日,江南烟雨蒙蒙的天气,我们来到灵峰山脚下,远远看见灵峰寺的大门镶嵌在群山绿水中,但并不见寺庙。走进寺内,只见蔽日的森林,潺潺的流水,远处传来僧人的吟诵……恍惚间,不由得感叹,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沿着满是苔藓的石板路,跟随充满韵律的诵经声,往前探寻,才发现寺庙的真面目。高台之上,香火不断。门前一颗千年古银杏树,向我们诉说千年的历史。

灵峰寺因山而建,灵峰山因寺而传。灵峰寺始建于梁朝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灵峰寺是江南著名寺院之一,它与杭州灵隐寺并称为姊妹寺,为净土宗祖师道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藕益大师住持与此。按照现在年轻人的说法,藕益大师是位有意思的人。

藕益大师(1599—1655),俗姓钟,名智旭,又名际明、声,字振之,别号八不道人。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清顺治十二年(1655)正月,圆寂于灵峰寺。蕅益大师青年时代是反对佛教的,曾写过许多排佛的著作。后世事变迁,出家当了和尚,一心一意研究佛学,他一生写了40多部佛学研究著作,整理、阐释了佛学各个宗派的所有典籍,再引导、归纳净土宗的理论体系。

他在其最重要的著作《灵峰宗论》中提出,相信佛只要有信佛的信愿就可以了,不必一定要念佛。他一生游历众多寺庙,最喜爱灵峰寺,他雅爱灵峰人朴景幽,三十三岁有偈语“灵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以后三次归卧灵峰,长达十年之久。清顺治十一年(一六五五年)在灵峰圆寂,弟子奉骨塔于大雄宝殿右侧。

因藕益大师的影响,灵峰寺和一般的寺院不同,它属于讲经寺院,着重于研究佛法、佛理的学术活动,当时的南方各大寺院主持、方丈都在灵峰寺学习,达到一定佛学深度后才算胜任。灵峰寺讲经堂内,香火旺盛,信徒众多,庄严肃穆中不乏温情,让人充满归属感。

灵峰寺现存或新修佛教建筑主要有山门、天王殿、三圣殿、藏经楼、僧寮、客房等,还有有《重建灵峰寺碑》、《明道人智旭碑》、《范公云碑》、《灵峰百福寺碑记》等四块碑刻,以及藕益大师灵塔。在寺中漫步,可以看到墙上挂着的佛语,很能感悟时下的年轻人。欢喜的接收苦,苦就消失了;你对人微笑,就拥有了财富……

空山新雨后,独逛灵峰中。人间不值得,归隐好去处。孔子曰:“予欲无言。”佛云:“吾四十九年不曾说一字。”在灵峰寺里走走,跟自然对话,跟佛说说,或许什么都不用说,他们都懂了。

本文内容由小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