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杨奇函老师(杨奇函是干什么的)

导语:满口忠孝仁义的杨奇函,为何炮轰起了中国教育?

“还有什么问题吗?”

……

“没有问题的话,大家就下课”

几乎每一个中国学生在上学期间都经历过这段对话。准确的说,不是对话,是老师一个人的独白。因为大多数情况,全班的同学都保持沉默。

我们习以为常,从小到大一贯如此。

可是一贯如此便是对的吗?

前段时间第六季《奇葩说》半决赛上,杨奇函在辩论中举了个例子,发人深省:

“我有个犹太朋友,犹太人家庭在孩子放学之后,父母想了解他们一天的表现,会问‘你今天提问了吗’,而在我们中国,我们的家长问孩子的往往是‘你今天有没有好好听老师话?有没有乖?’”他还提到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思辨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习惯了接受和顺从,很少有质疑精神。

所以当我们的留学生去到注重思辨能力的美国大学里,所面临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提问”。

“这个过程非常痛苦,毕竟跟自己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不太相符,一开始总是不敢开口,怕自己提的问题太蠢,被同学笑话,最要命的是压根想不到问题来提问,所以特别怕被教授点名……”就读于波士顿学院的Dora同学曾经就被这件事折磨了很久。

不同于大多数中国把“学生没问题”视为一堂课的成功和结束,美国大学的教授非常重视学生的提问,如果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那证明你对这堂课所讲的内容没有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学习是不能达标的。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提问,深入分析,不迷信权威,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观点,是美国教授所提倡的。

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背后蕴含着的理念可以归为两点:

1、课堂上老师不是绝对的主导,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仅仅来自老师,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往往能收获更多

2、面对任何学术问题,学生和老师拥有同等的提问和质疑的

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其实要比单纯知识灌输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强得多。这也是美国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那么多精英人才的原因,同样也是能吸引世界上众多国家优秀学子报考的关键因素。

今年来申请美国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要想被排名靠前的名校录取,其实除了自身的硬实力如标化成绩要过关之外,了解“美式思维”,懂得名校看重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然后提早规划,侧重培养是最后能否申请成功的关键。

本文内容由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