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入职才签劳动合同(入职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辞职吗)

导语:入职后签订劳动合同了吗?未签订的看这里

现在大家的维权意识越来越高,这是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坚决执行多年后的成果,是个好现象,劳动者提高维权意识也可以倒逼用人单位更加合法。对于老板和管理者,则必须要有合法用人的意识,这样才不会因为违反劳动法而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

出于本人的职业敏感,同时也是担心这位刚创业的朋友在劳动法方面再踩雷,我主动问他和员工的合同签得怎么样了。他说已经签了两个人,但还有两个人没签,不是他在忙,就是员工在忙,总是没时间。他觉得反正条件都已经谈好了,什么时候签都行,先把活儿干起来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情况在很多规模小、不够规范的企业里并不少见。

劳资双方相互信任,这是很好的状态,但有些事儿不能只建立在相互信任上。信任本身就是相对的,而且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劳动合同法要求建立劳动关系(不含非全日制用工)的双方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由于用人单位是管理方,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更是负有主导责任。所以,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要承担不利后果。我们单位就在这方面吃过亏,这个事儿以后单独写一篇详细聊聊。

为什么劳动合同法要求建立劳动关系就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呢?这里先聊一下大的背景。1995年劳动法正式颁布执行,这部法律的第一条中的第一句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出台开始改变劳动者在用工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使劳动者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都有了法律保障。但劳动法在执行后,也逐渐突显出一些衍生出来的问题。很多用人单位为了逃避用工责任、规避用工风险,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出现用工纠纷,劳动者手里无凭无据,很多时候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催生出了劳动合同法,在这部法律中就明确规定了什么合同必须签、什么时候必须签、合同里必须签什么、不签就会怎么样等等。

因为有了劳动合同法的明确规定,所以在建立劳动关系后就必须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不签或者没签,很多人也都知道后果——二倍工资。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是一个大坑,我们之前就不小心跳过;对于劳动者来说就算是一个“福音”了,真遇到了可以实现点“创收”。

对于我们劳动者来说,不管用人单位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出现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我们想拿到二倍工资就要注意以下几点,本次只以新入职后未签订来说明,其他情况以后再详聊:

一、拿二倍工资的“条件”

条件就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给予用人单位一个月的宽限期,用人单位只要在劳动者入职一个月内与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不违法。但如果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没有签,就要开始计算二倍工资了。

二、二倍工资可以拿多少个月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因此,对于入职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自用工之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开始计算二倍工资,截止点为双方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最长不超过十一个月。也就是,理论上最多可以拿到十一个月的二倍工资。

这里说了“不满一年”,那入职超过一年了怎么办呢?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入职满一年后仍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计算二倍工资是另外一种情况,不在本次讨论范围。

三、二倍工资适用时效

二倍工资中属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的部分,适用《调解仲裁法》二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也就是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这是针对劳动报酬那部分的时效。

增加一倍的工资属于惩罚性赔偿的部分,不属于劳动报酬,适用《调解仲裁法》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一年的仲裁时效。

作为劳动者,如果出现了未签订合同这种情形,想拿到二倍工资就一定要关注时效的问题。如果掌握不好时间,有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

四、二倍工资的标准

二倍工资按未订立劳动合同所对应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正常支付的工资为标准计算。也就是说,未签订劳动合同这段时间每月工资是多少,就按照对应月份的工资计算二倍工资。

了解了上面这些规定,用人单位还敢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吗?如果不签,那将是一个大大的坑在前面等着你。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也有少数劳动者出于各种原因不配合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作为用人单位,应该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书面通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通知中写明签订时间、地点、接口人信息、注意事项等信息,如果发出了三次通知,劳动者仍不配合签署,就可以给劳动者发出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并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定要记住,这些动作全部要在劳动者入职一个月内完成!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是用工关系领域最基本的法律,随便就能搜索得到。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学习这些知识,但实际操作技巧就别全靠搜索了,靠谱的太少,搞不好就自己给自己上了套。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