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
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广胜寺水神庙的由来)
导语:闲谈~元朝建筑(1)广胜寺和水神庙
元代各种宗教并存,发展建造了很多大型的庙宇,比如元大都的护国寺,妙应寺,东岳庙等。
山西洪赵县的广胜寺是元代佛教建筑的重要遗迹,广胜寺分为上下二寺,上寺在山顶,下寺在山麓,相距半公里。下寺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元代修建的,上寺则大部分在明代重建过,但总体布局变动不大。
下寺建在山坡上,整个建筑群前低后高,由陡峭的甬道直上到山门,经过前院再上达前殿。左右山墙,有清代修建的钟鼓楼。后院靠北,中为正殿,东西有朵殿。从整体看,前后两个院落利于不同的建筑间距,以建筑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空间,是传统建筑常用的布局手法。
下寺正殿重建于1309年,梁架结构有两个很大的特点:殿内使用减柱和移柱法。柱子分隔的间数少于上部梁架的间数。所以梁架不直接放在柱子上。为了增加活动空间,又减去两侧的两根柱子,使这部分的内梁长达11.5米。像下寺这种大胆而灵活的结构方法,是元代地方建筑的一个特色。
广胜下寺旁的水神庙是元代的重要作品。水神庙大殿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式。是元朝祠祀建筑大殿的一种类型,殿前庭院很大,供当时公共集会和露天看戏之用。
元朝的统治强大而残暴,宋朝的文人志士失去了地位和经济来源,反而转型创作绘画和戏曲,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元朝的反抗和故国的思念。
因而戏曲在元代得以很大的发展,戏台也渐渐步入了传统建筑中的一部分。当时许多公共建筑正对着大殿建造戏台,成为元朝以来祠祀建筑的特有形式。元代戏台为了适应当时戏曲表演的要求,平面尺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水神庙壁画所发现的,戏台没有固定的前后台的风格,演出时中间挂幔帐。到明清时期戏曲进一步发展了,舞台乐器增多,戏台才分出前后台和左右伴奏的地方。
广胜寺和水神庙至今得以较好的保存,感兴趣的朋友抓紧去看看。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