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琅琊山简介(安徽滁州琅琊山的来历)
导语:安徽滁州琅琊山,这里有中国四大名亭之首,陶醉在醉翁亭山水之间
作为课本中的一课,许多人对北宋大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不陌生,这是中学时期需要背诵的课文,直到现在人们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而文章的开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说的便是安徽滁州的琅琊山。
大名鼎鼎的醉翁亭就位于琅琊山旁,亭子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因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成为古今中外闻名遐迩的胜地,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其它三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的名气都远远不及它。
醉翁亭本身并不大,颇有些南方女子的小巧玲珑之感,亭子檐角飞翘,乌木色的柱子沉稳静雅,镂空雕花精致细腻,单是一个小小的亭子,就值得花费许多时间来打量和观赏。
二贤堂位于醉翁亭北面,藏在一片绿树之中。走入堂内,迎面便看到王禹偁、欧阳修的两尊立式塑像,二人长袍着身,颇有儒雅之风。顾名思义,二贤堂是人们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
位居山旁,四周绿树环绕,让醉翁亭的环境极静谧。亭旁的石头上以圆底篆体刻有“醉翁亭”三字,绿色的字体和亭子中的绿色木椅,以及山中的绿意完美融合在一起。
写有“天外孑遗”的亭子存放着“凌溪石”,据说欧阳修在凌溪河边发现了这块奇异怪石,便用两辆牛车拉到醉翁亭中,供他和朋友们在此吟诗喝酒时观赏。经历了那么多年时间,这石头依然保存完好,让千年后的人们能和古人拥有同样的雅致享受。
历史上的醉翁亭太过出名,无数文人墨客曾来此“打卡”,以致如今的醉翁亭景区已经变成了以亭为主体,周边还包含着多个景点的历史遗迹。
意在亭的名字取自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一句,亭子前弯弯绕绕的细流让简单的一座古建筑顿时增加了意韵,让人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引以为曲水流觞”,“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情景。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文人,才让中国的饮酒文化真正变得优雅起来。
青山连绵,绿树环绕,几方碧水点缀其中,整个景区空气清新又静谧。树的影子在光线的照耀下闪闪飘动,如画卷般的场景映入眼帘。彼时的欧阳修或许也是因为看到了此情此景,才写成了经典大作《醉翁亭记》吧。
醉翁亭中的这株梅花是欧阳修亲手所栽,为中国四大梅寿星之一,世人又称之为“欧梅”,历代诗人多有赋咏。在众多作品中,清顺治九年(1652年)提督江南学政李嵩阳在欧梅台壁上题刻的“花中巢许”四字最为形象。“花中巢许”四个字是称赞欧梅有巢许精神,将欧梅比作花中的隐士贤人。
从高空可以看到醉翁亭的全貌,几千年的后人,也得以在历史中窥得欧阳修不平静的一生。他一生三起三落,四十岁时因庆历新政被贬滁州,自此自号醉翁。如果历史有假设,假设他若在滁州没有坚持过去,不能自我排遣,恐怕就等不到十四年后的宰相身了。
自欧阳修种下梅花,近千年已逝。如今,“花中巢许”老干虬枝、花开花落,醉翁亭古韵悠悠,情致依旧,似乎仍在等候着吟诗声再起。(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