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出自哪个朝代(景泰蓝是如何得名的)
导语:景泰蓝为何物?皇帝以年号冠名, 欧洲工艺因中国文化扬名天下
看文物,往往因探究过去而引发未来思考。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朝代所遗存下来的文物,是见证历史的证物同时,也是后人对传统文化的更深了解,哪怕是跨国度的异域风情,也是掺合了东方的古老文明。
随着这两年文物、国宝方面的节目开播,博物馆之旅变得比以往更加热闹。走进武汉博物馆的起意是“临时”的,送表妹去汉口火车站时,由于时间尚早,便就去了一趟博物馆。但一个别样的临时展厅顿说引起我的注意:沈阳故宫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
沈阳故宫,即清入关前的盛京皇宫和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作为有清一代的龙兴之地,这里是康熙、乾隆、嘉庆和道光四位皇帝东巡祭祖驻跸和尊藏皇家珍宝的重要场所。武汉博物馆虽然只是展示沈阳故宫清代生活用品的一小部分,但足以令游客感受到清宫帝王生活的奢靡华丽。
在这里,掐丝珐琅制作用品引起我极大兴趣。包括有掐丝珐琅如意、红木边掐丝珐琅挂屏、掐丝珐琅勾莲象耳三足盖炉、掐丝珐琅象驮瓶、掐丝珐琅玻璃座灯等等。 那么这掐丝珐琅究竟是什么?作为欧洲艺术品又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它与景泰蓝有什么关系?
说得直白点,掐丝珐琅就是景泰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看到的掐丝珐琅多为蓝色为基调,但不限于蓝色,但蓝色处于传统色调。后期出现的景泰蓝有白色基调、黄色基调、红色基调,但都不是景泰蓝的主流,清代宫廷生活用品中的蓝色是主流色彩,多与鎏金搭配,彰显皇家气派的同时,又符合审美观。
景泰蓝的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代,但最盛行时期是在明代,它在明代的受欢迎程度达到巅峰,但它并不是中国本土工艺品。以出土文物为证,公元前16世纪,塞浦路斯岛上出现了掐丝珐琅工艺的雏形,由此证明掐丝珐琅工艺起源于欧洲。
但它是怎么进入中国的呢?目前说法不一,尚不能确定。有人说是唐朝时期,指日本正仓院有一块掐丝珐琅的铜镜(绿)。有人说是宋代,因为宋代文献中有模糊记载,但记载不太证明这一点,同时也没有实物证明。也有人说元代时期,通过忽必烈打仗带回来的,当然还有人直接认为是明初进入中国。
但目前最倾向于的说法是元代,元代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掐丝珐琅从西域被带入中国后,融进了中国文化成为了景泰蓝。它由元代进入中国发展至明代,其工艺日臻成熟,清代康乾盛世时期达到高峰。
因此,当我们提到景泰蓝,就绕不开明朝。当时出现的“景泰年号”就与景泰蓝有关,该年号就是明朝第7位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如果要以一件文物代表各个时期的皇帝,那么景泰皇帝的代表文物就是景泰蓝。
历史上,景泰皇帝是不幸的,但“景泰蓝”却以他的年号而扬名天下。但纵观明朝文化,其现象十分有意思,除了景泰蓝,还有宣德炉、成华杯、万年柜,这些都是以年号冠名的物品。景泰蓝的创制是在宣德年间,它的出现在宫廷宫廷之内掀起极大反响,所有御用陈饰都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胜数,全部的瓷料能做景泰蓝的都是应有尽有。
到了成化时期,景泰习俗依旧延续,一直沿用之前的烧制方法,也是一直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但此后,景泰蓝开始走下坡路,万历以后,景泰蓝作品少之又少,其质量和工艺也难以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
但不可思议的是,景泰蓝在景泰以后就消失了。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都找不到它之后的四朝的任何景泰蓝作品,包括成华时期的。有推测是因其成本太高,加上历史动荡,导致皇家力不从心。而它于明朝最后一个辉煌时期是在隆庆开关以后,是晚明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大量商品开始繁荣,手工业发达,且整个中国的经济状态很好,尤其是江南富庶地区。
到了清朝,景泰蓝的发展有了崭新变化,颜色追求艳丽,纹饰复杂,图案喜庆吉祥,题材丰富,广泛用于宫殿的摆放与实用器皿的制作,这时期也同时出现了画珐琅这个品种。比如博物馆内展示的乾隆款画珐琅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盘,但看其他景泰蓝作品,其色彩纹饰图案,都非常符合清皇帝的审美要求,同时这些也是是严格规定只有皇家才能使用,只有很少量的景泰蓝制品用于封赏二品或是以上大员和对于宗教高僧及其庙宇供奉之用。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景泰蓝工艺的最辉煌时期,也是工艺完美成熟的最高峰,这个时期的品种最为繁多,但景泰蓝珍品相对的流传下来较少,因为制作的成本极高,所以制作数量极少,一般精品基本上集中在清朝嘉庆以前。
本文内容由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