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的自我形成的社会学理论及解释(社会化的自我)
导语: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一、社会化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心理、行为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社会化是终身行为。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知识和技能、社会规则、生活目标与希望、社会角色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较长的生活依附期、较好的遗传素质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家庭、学校、大众媒体、参照媒体
几种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二、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心理状态。
角色理论,根据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来解释个体的行为及规律。
社会角色的分类:先赋角色、成就角色;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功利型角色、表现型角色;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
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段、角色失败
三、自我、身份与自尊
1.自我的定义
自我/自我意识/自我概念
主我、客我
镜我: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
2.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3.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确定性、稳定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自我:8个月开始,3岁左右成形
社会自我:3岁到14岁左右
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
上述过程中,个体开始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理想的追求,发展出自尊和自信。
5.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出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6.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成功/抱负
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并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自尊量表——罗森伯格
本文内容由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