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何难撑蜀国的江山呢(姜维为什么没守住蜀国)
导语:姜维为何难撑蜀国的江山?
在“三国”中,姜维堪称是一个非凡的英雄,他不仅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堪称为一个全才,而且对蜀汉忠心耿耿,尽心竭力,真正的做到了死而后己。作为诸葛亮惟一的学生,他尽得先生平生所学,而且也尽得诸葛亮一生抱负的精神,明知蜀汉之事不可为而强为之,一人独撑了蜀汉风雨飘摇的残破局面。
姜维作为一代名将,蜀国后期的统帅,其忠于蜀汉事业的思想确实表现得是十分突出的,为了表现姜维的人物英雄气概,在他未降汉之前就有了充分的表现,常胜将军赵云在《三国》里可谓无敌于天下,可是在天水姜维面前,也不得不大惊,称“其枪法与他人大不相同”,他两次杀败了诸葛亮的军马,最后虽然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被杀得只剩下匹马单枪,但仍然投奔天水郡来,但他的忠心换来的却是“乱箭射下”使他有国难报,有家难归,不得不投到了诸葛亮的门下。
从此,姜维成了兴复汉室、诛讨逆贼的忠实追随者。此后,他献计取天水,诈降赚曹真,九伐中原,屯田避祸,对蜀汉事业忠心不二,独自支撑着武侯去世后的蜀汉局面。
尤其感人的是,刘禅投降之后,蜀汉之亡既已成为现实,但姜维仍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假意与钟会结为兄弟,利用钟会、邓艾的矛盾,想一举毁灭钟、邓二军,甚至在这时,他还密与后主书曰:“望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必不使汉室终灭也。”
事情败露以后,他又骗过钟会,“领武士在杀众魏将”,魏军来围攻他,他“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在西蜀破灭之时,像姜维这样忍辱负重、殉于国难的钜子确实己为数不多了!所以,在他身上,我们不仅能清楚地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影子,而且也能清楚地看到先帝刘备“忠义昭烈”的遗风,甚至可以说,刘禅降魏,蜀国并没有真正的覆灭,而姜维的死的一刹那,蜀国的悲剧才演到了尽头。
在《三国演义》中,姜维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突出,背水破大敌、斗阵破邓艾、弃粮胜魏兵等一系列表现姜维智勇过人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姜维最大限度地继承了诸葛亮智慧的余威,这不仅因为姜维在诸葛亮死后独当了北伐的重任,而且还因为姜维是被诸葛亮任用提拔的人才。在继承师学,以智破敌的问题上,姜维丝毫没有辜负诸葛亮的心意,他在谈笑之间,杀的那魏兵弃甲抛戈,各逃性命,其指挥若定、料事如神的本领,不愧诸葛亮的耳提面命。
西蜀后期有了像姜维这样尽心竭力的智勇之士,为何没能重振雄风呢?可以说,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西蜀后期,尤其是诸葛亮死后,刘备精心培养和选拔出来的良将忠臣已经基本上丧失殆尽,西蜀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时,虽然姜维非常有本事,但是他面对的是一个孤木难支的局面。
其二,姜维和诸葛亮虽然都是尽心竭力地为西蜀政权服务,但刘备活着时候的西蜀政权与后主刘禅当政时的西蜀政权在本质上已有了很大不同。先主君臣精诚团结,共扶大业,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而后主刘禅和姜维之间就难以体现出“明君贤臣”的氛围。尽管姜维在前线为西蜀政权效命,但宦官黄皓暗受邓艾贿赂,散布谣言,“说萎维怨望天子,不久投魏”,于是姜维便星夜被宣入朝,不得不放弃与魏军斗争的有利局面,受制于小人。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