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18个详解(文言文中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二)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文言文虚词18个详解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2.之
[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代词]表近指,可翻译成“这”“此”“这些”等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动词]到……去
①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①悟已往之不谏(《归去来兮辞》)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助词]调节音节,用在形容词、副词或一些动词之后,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双音节
①顷之,持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④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3.为:
[动词]泛指“做”,可译为“写”“治理”等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
[动词]作为,当作,成为
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
[动词]认为,以为
①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动词]是
①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介词]给,替,向,对
①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②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③然此可为智者道(《报任安书》)
④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介词]表原因,因为
①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介词]表目的,为了
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
[介词]表被动,有时跟&34;结合,构成&34;或&34;,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助词]用在疑问句末,表反问或感叹
①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
强调后面的动词或名词,不译
①吾从板外相为应答(《项脊轩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