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事故有哪些(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

导语:市政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考点汇总

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事故有哪些(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事故:

孔口高程及钻孔深度的误差;孔径误差;垂直度偏差;塌孔和缩径;桩端持力层判别错误;孔底沉渣过厚;灌注和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堵管、断桩等)。

考点1:孔口高程及钻孔深度的误差

钻孔深度的误差对策:

(1)施工应把高程换算一致;

(2)孔深测量应采用丈量钻杆的方法,取钻头的2/3长度处作为孔底终孔界面,不宜采用测绳测定孔深。

考点2:孔径误差

1.原因

(1)作业人员疏忽错用其他规格的钻头:(2)钻头陈旧,磨损后直径偏小。

2.对策

每根桩孔开孔时,应验证钻头规格,实行签证手续。

考点3: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1.主要原因

(1)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孔偏斜;

(2)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障太大,造成钻孔偏斜;

(3)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

(4)钻进中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

2.措施

(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2)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立即调整;

(3)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4)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发现钻孔偏斜,应及时回填黏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

(5)在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正器。

考点4:塌孔与缩径

1.原因地层复杂、钻进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灌注泥凝土等。

2.预防措施钻(冲)孔灌注桩穿过较厚的砂层、砾石层时,成孔速度应控制在2m/ h 以内,泥浆性能主要控制其密度、黏度、含砂率指标;钢筋骨架安装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考点5:桩端持力层判断错误

判别桩端持力层的方法:以地质资料的深度为基础,结合钻机的受力、主动钻杆的抖动情况和孔口捞样进行综合判定,必要时进行原位取芯验证。

考点6:孔底沉渣过厚或灌注混凝土前孔内泥浆含砂量过大

原因:(1)清孔泥浆质量差;

(2)测量方法不当造成误判;

(3)清孔方法不当。

考点7:水下混凝土灌注和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

一、初灌时埋管深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灌注导管底端至孔底的距离应为0.3~0.5m,初灌时导管首次埋深应不小于1.0m。在计算混凝土的初灌量时,除计算桩长所需的混凝土量外,还应计算导管内积存的混凝土量。

二、灌注混凝土时堵管

1.原因

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混凝土配制质量差、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2.预防措施

1)灌注导管在安装前检查灌注导管是否存在孔洞和裂缝,接头是否密封、厚度是否合格。

2)灌注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气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5倍的压力。3)完成第二次清孔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泥凝土,若因故推迟灌注泥凝土,应重新进行清孔。

三、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

1.主要原因

(1)泥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混凝土过早结块,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钢筋骨架底时,结块的泥凝土托起钢筋骨架:(2)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当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托起钢筋骨架;

(3)泥凝土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骨架上浮。

2.预防措施

(1)认真清孔.

(2)灌注的泥凝土面距钢筋骨架底部 Im 左右时,应降低灌注速度。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然后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四、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或混凝土离析

1.原因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水泥质量差。

2.预防措施严格把好进厂水泥的质量关:控制好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掌握好搅拌时间和泥凝土的和易性。

五、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

1.主要原因

(1)初灌泥凝土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进入混凝土:(2)混凝土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3)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混凝土上部结块,造成桩身泥凝土夹渣;

(4)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泥凝土内。严重时可能造成堵管事故,导致混凝土灌注中断。2.预防措施

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之间。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并分别采用理论灌入量计算孔内混凝土面和重锤实测孔内混凝土面,取两者的低值来控制拔管长度,确保导管的埋置深度≥2m。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宜控制在1.5倍混凝土初凝时间内。

六、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1.原因:超灌高度不够、混凝土浮浆太多、孔内混凝土面测定不准。

2.预防措施桩顶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1m。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桩,桩顶10m内的混凝土应适当调整配合比,增大碎石含量,减少桩顶浮浆。在灌注最后阶段,孔内混凝土面测定应采用硬杆筒式取样法测定。

考点8:混凝土灌注过程因故中断

1.处理方法:

(1)若刚开灌不久,孔内混凝土较少,可拔起导管和吊起钢筋骨架,重新钻孔至原孔底,安装钢筋骨架和清孔后再开始灌注混凝土。

(2)迅速拔出导管,清理导管内积存混凝土和检查导管后,重新安装导管和隔水栓,然后按初灌的方法灌注混凝土,待隔水栓完全排出导管后,立即将导管插入原混凝土内,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继续灌注混凝土。此法的处理过程必须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