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没了隧道还在是真的吗(山塌了隧道还在)
导语:山没了隧道还在,河改道了桥还在,是基建良心工程还是另有玄机?
洪都拉斯有一座桥叫作乔卢特卡桥,有人说它是最尴尬的桥,因为它建在泥土地上,桥还在,河却没了。而我国四川也存在着隧道还在、山却没了的怪异场景,那么这两件事究竟是故意为之?还是另有原因呢?
1990年代,在修建了泛美公路和横跨乔卢特卡河的桥梁后,洪都拉斯国家的乔卢特卡市重新规划了一条新的绕行道路和第二座桥梁,新的桥梁被人们称为新乔卢特卡桥。
由于洪都拉斯的基建水平不够高,最终选定了日本十大建筑公司之一,安藤滨间公司来建造。两年后全长484米的新桥建好了,但是恰巧在这一年,乔卢特卡市遇到了200多年来“最致命的大西洋飓风”米奇。
[微风]飓风“米奇”
巨大的降雨量形成了洪水,再加上飓风,直接让洪都拉斯的经济发展倒退了50年左右。除此之外,这个国家70%的交通基础设施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旧乔卢特卡桥当然也没有幸免。日本新建的乔卢特卡桥虽说是岿然不动,但是它却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原本在桥下的河道改道了,重新开辟了一条“新路”。
[微风]河道两岸巩固河流的建筑和树木被摧毁
其实飓风的威力再大,也没有办法将一整条河流完整地吹到另一边,真正使乔卢特卡河偏离河道的原因是飓风将河道两岸巩固河流的建筑和树木摧毁了,其次飓风也伴随着大量的泥沙和降水,水流的侵蚀和泥沙在水中的沉积作用,最终导致了河流的迁移,桥就被孤零零留在了那里。
我们再来看四川,这山没了只留下隧道又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基建水平,中国必定可以名列前茅,这一点无论是从国内建成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雪山一号隧道”,还是从在非洲建造的麦洛维大坝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那么似乎山体滑坡后山被冲没了的说法就不成立了。
[微风]隧道明洞建设
那么我们不妨做出一个大胆的假设,会不会是先建的隧道再堆了个山呢?答案其实也真的就是这样,这叫“隧道明洞建设”,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隧道建法,建设者需要先修隧道再建山,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
在道路修建的过程中,公路一侧的山体常常会出现裸露,有时还会形成直角边坡,由于坡边地势较高的基岩不是处于全风化就是强风化状态,极易出现掉块或局部坍塌的情况。
如果再遇到暴雨天气,裸露的山体也会发生滑坡,这样的话沿途行人或车辆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些地方建设隧道,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这些安全隐患。
既然建出隧道就能够保证安全,为什么还要在隧道上建山呢?
[微风]保护环境
抛开美观性不谈,这么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保护环境,公路的建立往往会阻碍生物在缺水季或者繁殖季的迁徙,但如果我们在隧道上堆积一座山,就可以保证迁徙过程的顺利进行。
很多人可能觉得隧道明洞建设这种方法成本会更高,但实际上它会比普通的隧道建设更加经济安全,毕竟在打通一条普通隧道时,我们还必须保证隧道的安全,尤其要避免隧道的坍塌,整个过程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并不少。
至于最有争议的造山部分,利用大型挖土机作业的话,也仅需几天的时间就能搞定,所以隧道上没有山 是其实是一种建造方法,而桥梁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是环境变化导致的。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