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什么是主观题(教师招聘必背主观题)
导语:教师招聘考试主观题名词解释,背下来少走一半弯路!
主观题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有教无类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
3.心理断乳期
理断乳最早由霍林沃斯在《青年心理学》提出。指子代在发育成长中要求摆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而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相对于“生理性断乳”,它常发生于青少年期。
4.内化
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然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5.下位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也叫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6.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7.言语直观
致材百观的一种,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
8.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的亚文化,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
9.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对自己认知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的进行,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
10.高原期
高原期亦称“高原现象”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一般在练习中期出现,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1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
12.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主要是运用以情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关键词需要呈现出:营造情境、潜移默化或熏陶。)
13.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14.胆汁质
胆汁质为气质四液说之一,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15.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分组教学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两种类型。在形式上分为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
16.隐性课程
也叫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应,杰克逊1966年提出。
17.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话应机制,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
18.负迁移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促使学习的正迁移,避免或消除负迁移。
19.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
20.校本课程
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为了学校的课程,是指学校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指导下,以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1.教育机智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22.精细加工策略
是一种将新学材粗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笛略。精细加丁笛略可以帮助学习将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和要学习与记忆的东西联系起来。通过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或补充,学生可以建构起材料的意义并沿着记忆连续体存储新信息。
23.学习迁移
简单地讲,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之间所发生的影响。
24.发现学习
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相对。
25.班级平行管理
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体,又通过对个体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26.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又称为操作记忆或者是工作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渡环节。
27.消退
曾被强化的反应在一段时间不强化后,其出现的频率会降低,这种现象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干通过这种强化的取消来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基种行为的目的。
28.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9.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把学生有意识的分配到异质小组中,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实现共局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计师生、生生百动合作来促进教学,并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新型学习方式。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是心理学家耶克斯与多德森经实验研究归纳出的一种法则,用来解释心理压力、工作难度与作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动机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激动水平最有利干任各的完成。动机水平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水平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水平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水平下的工作效率最佳。
31.教学
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32.讲授法
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33.教学评价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34.班级
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35.班集体
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36.班主任
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相、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37.课外活动
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38.校风
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消散。良好的校风是学校整体优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39.学制
即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实质。
40.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41.综合课程
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针对分科课程精细的学科化倾向,力图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需要,主要有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三种类型。
本文内容由小彤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