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阿房宫赋》原文(杜牧的阿房宫赋古诗词句网)
导语:阿房宫到底有多奢靡?杜牧的这篇赋文,告诉你答案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秦帝国修建的一个规模浩大地标志性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1992年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作为这样一个奇迹,它到底有什么让世人惊艳的地方呢?早有诗人留下了千古名篇《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诗文。文章生动详细地描述了阿房宫从修建到毁灭的全过程,形象的总结了秦王朝统治下因骄奢淫逸而亡国的惨痛教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种情怀!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开头第一句就十分的有气势,“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什么意思呢?六国纷争的局面结束了,秦国灭六国四海统一,他们把蜀地的山峰都削平了,在上面建造出来气势磅礴的阿房宫。既写了秦国的雄才伟略,又体现了其奢靡的生活方式,秦王朝并没有为百姓福祉考虑,只是大兴土木图自己的享乐,这样的做法为后来的衰落埋下伏笔。
阿房宫到底有多奢靡?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密集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郭还多;管弦奏出的嘈杂声音,比集市上的人声还多。……这样一种景象,简直让人咋舌!这么奢靡的生活下,百姓怎么能没有怨言?
最后作者总结了,秦国灭亡和六国破灭的原因都一样,自己消灭了自己,并不是别人!最后一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是警告作者所处的唐朝统治者,如果后人只对秦朝的灭亡悲哀而不从中吸取教训,那也会重蹈覆辙的。
全文语言精练,短短六百余字,却将阿房宫宏伟的气势展现在人们眼前,文章工整而不浮华,豪放间又带着一种担忧,他看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唐王朝摇摇欲坠。
面对这种形势,作为一个文人,并没有能力去改变时局,他“内平藩镇、外御侵略”的主张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反而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声色犬马间送了性命,而接替者李湛比起李恒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这种情形,愤怒的杜牧痛心疾首,只能发文对当朝者进行批判,《阿房宫赋》应运而生。
关于这首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并讨论!
本文内容由小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