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的酸碱性区别(肥料的酸碱度)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知识点:区分肥料的酸碱性和使用方法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肥料的酸碱性区别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一、肥料的酸碱反应特性
一般常用的肥料都是碱基和酸根组成的盐类,基本上就具有化学的特定性质。另一方面,在施肥后,受到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例如根群和微生物的选择性吸收营养成分、微生物分泌酵素的分解和转化分子结构、土壤粒子的吸附阳离子和排斥阴离子、雨水溶脱盐类等,都会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土壤化学性之改变有明显的影响力。
二、肥料在化学上的酸碱反应
肥料溶解于水中后,由于其碱基和酸根的相对强弱关系导致肥料水溶液的pH值有呈酸性或碱性反应的差异。依据pH值的高低,可将肥料区分成酸性肥料、中性肥料和碱性肥料。从肥料组成分的碱基和酸根的强弱势也可判断肥料在化学属性是中性、酸性或碱性。例如硫酸铵是由强酸和弱碱组成,所以其水溶液呈微酸性;硫酸钾是由强酸和强碱组成,所以其水溶液呈中性;碳酸钾是由弱酸和强碱组成,所以其水溶液呈微碱性。有一些肥料在制造过程中残留部分游离酸,例如过磷酸钙常含有游离硫酸,其水溶液也呈微酸性。肥料有化学酸碱反应的特性,所以在混合肥料时要注意酸和碱混合会发热、碱和碱混合时会造成脱氨等情况。
肥料在植物生理上的酸碱反应
肥料施到土壤后,在土壤溶液中所呈现的酸碱反应和单纯肥料水溶液的酸碱反应有些许不同。肥料在化学上的酸碱反应受到土壤胶体粒子的缓冲能力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对土壤溶液的酸碱变化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反而是由于植物根系对肥料盐离子的吸收不平衡以后导致土壤溶液酸碱度的变化较为显着。
一般而言,肥料成分中的阳离子经根系吸收后,残存的硝酸根(NO3-)、盐酸根(Cl-)、硫酸根(SO42-)等由于和土壤胶体子带有相同的负荷,很容易随同土壤重力水被排出土体之外,但在同时,土壤吸附的碱基阳离子,如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钾离子(K+)等亦会被拖着伴随流失,终至土壤酸性化。
另外,铵态氮肥料,例如硫酸铵,施到土壤中后,其铵态氮被植物吸收掉一部分,其余的则被硝化细菌作用转变成硝酸,故从此开始,其在土壤中的流程就如同一般硝酸盐肥料,也会导致土壤酸性化。肥料的酸根在土壤中随水分流失,导致碱基一起流失而使土壤酸性化的严重程度,以盐酸根和硫酸根为1,而硝酸根则是1/2、磷酸根则是1/3,根据以上所述,肥料施用后,依其造成土壤酸碱性的变化,可分类成生理酸性肥料、生理中性肥料和生理碱性肥料。
三、如何区分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和生理中性肥料
某些化学肥料施到土壤中后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作物吸收其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使残留在土壤中的酸根离子较多,从而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这种通过作 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例如硫酸铵,作物吸收其中的NH4
多于S04,残留在土壤中的S04与作物代换吸收释放出来的H'(或离解出来的H)结合成硫酸而使土壤酸性提高。所以硫铵、氯化铵等都是生理酸性肥料。
同样道理,某些肥料由于作物吸收其中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阳离 子,使到土壤碱性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碱性能提高的肥料,叫做生理碱性肥料,例如硝酸钠,作物吸收其中的硝酸根(NO3)多于纳离子(Na)钠离子与作物交换出来的碳酸氢根(HC03)结合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水解即呈碱性,也可以是作物吸收硝酸根后 在体内还原成氨的过程中消耗一定的酸,作物为了保持细胞pH值的平衡而把多余的氢氧根 (0H)排出体外,从而使土壤碱性提高。所以硝酸钠属于生理碱性肥料。
所谓生理中性肥料是指肥料中的阴阳离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养分,而且两者被吸收的 数量基本相等,经作物吸收养分后不改变土壤酸碱度的那些肥料,如硝酸铵。碳酸氢铵虽然其中的铵离子被作物吸收多于碳酸氢根(HC03),土壤残留较多的碳酸氢根,它与作物交换出来H结合成碳酸(H2CO),按理讲碳铵是生理概性肥料,但由于碳酸不稳定,它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的酸性很弱,所以碳铵一般也属生理中性肥料。
肥料的生理反应对土壤性质及肥效有一定影响,因此,酸性土最好选施生理碱性肥,石灰性土或碱性土最好选施生理酸性肥。
注1、过磷酸钙施在酸性土壤时对pH值影响很少,但在碱性土壤中,由于含石膏副成分的缘故,表现就有如生理酸性肥料。
注2、尿素在旱田中的表现是属于酸性肥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硝酸化的缘故。尿素在水田中的表现,因有灌溉水带入的碱基和多量水的稀释结果,所以对土壤酸碱的反应是归入中性肥料。氮肥和钾肥是肥料需料量和使用量最大的三要素肥料之两种,特别是硫酸铵、氯化铵和氯化钾等都是属于生理的酸性肥料,这些肥料连年施用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知识点:区分肥料的酸碱性和使用方法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