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无常躁下多疑心什么意思
导语:《素书》素解之——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在上面位置的人,如果反复无常,言行不一,其部属必然产生猜疑之心。操,即品行,行为。常操,即品行端正,始终如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梁武帝萧衍在青年时期就胆识过人,既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又很有韬略,而且文采过人,是被史学家称为“竟陵八友”之一。可是他没有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怠于政务,沉溺于佛事,四次扔下国事出家为僧,最后导致了“侯景之乱”,自己落得个被“囚禁而死”的下场。
万物皆有理,这个理就是常操,韩非子在其“解老”中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意思就是:道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动力,是万理形成的总汇,理是构成万物的在外形式,道是生成万物的根本原因。所以说,道是条理化了的东西。万物各有其理,彼此不会相侵,所以理就成为了万物的制约力量。万物之理各不相同,而道却完全集中了万物之理,所以道不能不随具体事物发生变化,因为不得不发生变化,所以没有固定的规则。没有固定的规则,因而存亡之气由道赋予,一切智慧由道发授,万事废兴由道决定。简单的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说水,水是生命的本源,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的存在,可是水喝多了就会溺水而死。再比如一个生物学家在研究某一种病毒的时候他的目的是发现病毒并想办法消灭这个病毒,从而来防止病毒对人类的侵害,还是发现病毒欲将之扩大影响而伤害人类。这里面的水是理,病毒也是理,但是其实现的结果和目的,就形成了道的差异性。比如前面提到的梁武帝,他笃信佛教,这个佛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是之处,它就是教化人们向善的,可是梁武帝却走向了极端,因为沉溺佛事而荒废了政务,最后导致了国破身死的下场,这个结果是因为他的道的选择的结果。
本文内容由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