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婚礼还是昏礼(婚礼跟婚宴意思一样吗)

导语:婚礼还是“昏”礼

传统与西式

.......,do you take this woman, .......... ,to be your lawful wedded wife, to live together in the estate of matrimony!Will you love her honor her ,comfort her and keep h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and forsaking all others ,be true to her as long as your both shall live?

这段话,我相信就算没有译文的前提下应该也不陌生吧!

没错,这个就是西方国家传统基督教婚礼的牧师祷词,每次在牧师用庄严肃穆的表情吟“唱”着这段词的时候,眼前的你是不是有诸多的感触。

当牧师问道:你愿意爱她,尊重她,安抚她,守护她,不论她健康或有病,在你们的有生之年不另作他想,忠诚对待她吗?

多么美好的誓言,也是对于婚姻的考严。当然对于婚姻,西方人看起来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草率。

对于婚礼的流程其实西式的婚礼流程繁琐程度并不亚于中国古代,但是伴随时间如长河般流淌,传统婚礼很多形式已经开始逐渐趋于简化。

传统西式婚礼也是有这源远流长的起源:

1.新娘的服饰

新娘服饰的习俗可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结婚时新娘穿的服饰与“旧的、新的、借来的和白色的东西”有关。因为旧的东西与新娘的家族以及她在原本生活的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连接。新的东西代表新娘未来的幸福能够给新的生活中能有好运和成功。结婚时穿戴借的东西能给婚姻带来好运,这可以是一件婚礼服、一块手帕、一件首饰。白色的东西被认为是纯洁和忠贞的象征。

2.新娘的头纱

其实头纱的习俗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对新郎来说可谓相当的不公平,当然,这是包办婚姻的前提下,结婚前两位新人是完全没有见过面的,而新娘是没是丑,有无缺陷,新郎是全然无知的。头纱就是为了防止新郎提前发现新娘的缺陷,等到婚礼举办完成后,新郎想要返回也就是不可能了!第二种说法还是比较中肯的,新娘佩戴头纱是为了婚礼那天不被飘荡在空中的邪恶鬼魂伤害。

3.新郎要抱着新娘过门槛

这个习俗则是起源于罗马时代。如果新娘迈进家门第一天被绊倒就会带来厄运,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这是魔鬼在作祟,为了防止此类的坏事发生,就将新娘交给了新郎,由新郎抱着新娘进门。

4.戒指

戴戒指的习俗,一般认为始于17世纪。在那时的婚礼上,牧师按顺序从左手食指摸起,边摸边说着祷词,而祷词完结恰好是在无名指上。当然戴在那个手指的定义上,人们也赋予了另一种解释,就是左右的无名指是离心脏最近的地方,这是很医学的说法啦!

5.新娘的捧花

这则习俗起源于古时。人们觉得香味浓郁的花草或香料可以驱除邪恶的鬼魂、厄运和疾病。到了维多利亚时代,花让年轻人赋予了别样的花语。

最后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习俗,但是现在基本上也不再那么重视了。就是新娘一定要站在新郎的左侧。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古时候抢婚成风,新郎用左手护住未来的新娘的同时,还必须腾出右手,用剑打败并赶走其他想抢她为妻的人。

这也不禁让我想到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之死,为了维护自己的爱人,也同时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战。

以上的婚俗,便构成了西方的传统婚礼习俗,当然西方有众多的教义,所以上述所说的仅仅是流传下来的其中一部分,根据不同的教义也会有不一样的婚俗。

传统与中式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这是出自《礼记·昏义》的第一句。而这一句话便到处了古人对于昏礼的定义,最为让人好奇的便是这个“昏”字。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沉淀,每一个习俗都有着值得推敲的地方,老祖宗的东西也是有着很大得价值。

一句“故君子重之。”突出了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儿女对于婚姻的重视,以及劝君重“昏”。

对于“昏”这个字与西式传统婚礼是完全不同的定义。相较于西方的婚礼流程,中国对于婚礼的定义更为慎重。

而在中国的礼服中,由远及今,由于时代的变化礼服的颜色也有单一的玄色,逐渐变成了喜庆的大红色,而每个朝代的婚服制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婚礼前期的习俗中六礼自是缺一不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

这六礼据说始于周朝,当然也有不从者。

老话说,三书六聘方为正妻,而这三书就是:聘书、礼书和迎书

所有的礼仪加在一起一共分三个阶段分别为:婚前礼仪、正婚礼仪、婚后礼仪。

1. 婚前礼仪

之前说的三书六礼,就是婚前所要准备,也是为了铺垫中国婚礼的一种病垢,就是所谓的“盲婚哑嫁”。

而这也与西方的头纱到时有一曲同工之妙,婚前的新人是完全没有见过面的。这也成全了一些美人佳话,像古时的那些话本一样,大家要是有时间也可以找来看看。

这婚前礼仪最让大家期待的应该就是最后一礼:迎亲。

所谓迎亲,其实就是结婚当天的迎娶新娘的过程。在迎亲这一天,新郎亲需要领鼓乐队、仪仗队及彩车去女方家,沿途吹吹打打则是要昭告各方,要去迎娶某家女。女家则用三升粟填臼,席一张覆井,枲三斤塞窗,箭三枝置户上以驱鬼避邪。新娘在上彩车前在自己闺房里打扮一番,这时有催妆和催妆诗,一般由新郎自己唱,也可由宾客代劳。当时有催妆诗:“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有的在催妆诗唱完后,要念一篇障车文。新娘出闺房后须跨马鞍,以表示家人祝她去婆家的路上一路平安,顺利到达男家。迎亲队伍走到半路上要举行障车,送亲的人和迎亲的人在一起饮酒取乐,拦车要财。

这也是在当时明媒正娶的由来。

2. 正婚礼仪

这正婚的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当天在男方家的礼仪流程。

不同时期的情况礼仪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礼记·昏义》中有着详尽的记载。

沃盥礼、却扇礼、同牢礼、合卺礼、结发礼、礼成。

上述为正婚礼仪的所有流程,每个流程都有各自的所包含的意义,无外乎象征着新人的幸福与安康。

3. 婚后礼仪

新娘到了新郎家后,父母以下的人都要从小门出去,再从大门回来,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迹。在唐代,新妇不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长,而且还要拜观礼的宾客,称为“拜客”。新娘三日庙见之后,才开始“执妇工”,其第一件工作就是入厨房,操烹饪之事以孝敬父母。

在拜堂结束以后,就有闹洞房,唐代称之为“戏妇”,然后新婚夫妻进入新房(新郎是倒着走进新房的)共饮合欢酒,后世称“交杯酒”,含有双方敬爱,同体为一的意思,当时称为“合卺”。

在中国古时,礼仪对于昏礼中是非常重要,对于新娘则是新的开始!而中国现今有56个民族,现今汉族与之礼仪相仿,很多民族也有自己不一样的婚礼习俗。

礼俗的不同,但是对于新人来说,幸福都是一样的。

对于中式和西式,大家最喜欢的是那一种呢?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