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朱棣为何要放弃富庶的南京迁都北京呢(朱棣永乐几年迁都北京)
导语:永乐帝朱棣,为何要放弃富庶的南京,迁都北京,背后原因复杂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登基为帝,很快便兴建紫禁城,迁都北京。
北京之所以能成为今天我国的首都,与燕王朱棣迁都是分不开的。
那么,朱棣为何要放弃富庶的南京,迁都北京呢?
▲朱棣画像
一、北京是朱棣龙兴之地,在南京不得人心朱棣尽管生于南京,长于南京,但成年后在北京做了20多年的藩王。北京才是他的根基之地,相比于南京,他更喜欢北京。这有点类似于很多大学生毕业,都留在了大学所在的城市。
而且,朱棣在北京是一言九鼎,无论是北京城的规划,还是势力的培养,都是按照朱棣的思路来的。
▲朱元璋所建的南京城
后来因为削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江山,皇位来路有点不正。打下南京城后,朱棣还对建文帝的大臣,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尽管用&34;镇住了南京的大臣,但却彻底失掉了南方士族的拥戴。
而且南京的皇宫,朱棣并不熟悉。哪里有机关,哪里有暗道,哪里能藏刺客,这些秘密只有建文帝核心圈子才知道,朱棣一概不知,所以连睡觉都不踏实。
▲南京城墙
二、朱元璋也想过迁都南京在明朝初年时,并不完全适合做首都。
它不是全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偏于东南,而且北元残余势力依然强大,对明朝是巨大隐患。
而且,南京皇宫的地势也不太好,是填湖所建。由于技术所限,工程没有想象中那么达标,建成之后因为地表下沉,地势上南高北低,并非是龙居之势,朱元璋也有点忌讳。
于是,朱元璋想模仿西周的&34;模式,在中原地区新建一都。
▲古之洛邑,今之洛阳
朱元璋与群臣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选了四个备选地点:分别是凤阳、关中、洛阳和开封,还曾派太子朱标前去中原地区考察。
朱元璋、朱标爷俩,比较中意的还是&34;。这里人口众多,农业发达,更有秦巴山脉可以作为依靠。这里还是中华民族的起兴之乡,炎黄二帝都曾族居于此。
不过,后来朱标早逝,对朱元璋的打击颇大,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迁都也因此受到影响。
三、朱棣尚武,迁都北京有利于震慑北方势力北京处于多文明交界地带,向北是草原地区的游牧文明,向东北是黑山白水的渔猎文明,向南是中原腹地的农耕文明。
游牧文明和渔猎文明,对农耕文明有天然的武力碾压。尚武的朱棣,选择以北京为都,雄心明显,要一举解决他们的威胁。
定都北京后,朱棣把尚武精神演绎到极致,从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二年,五次出征漠北,最后驾崩在渝木川的行军大营内。朱棣硬是打的蒙古人,不敢向南进犯一步。
▲北方势力一直是威胁
朱元璋也很有尚武精神,他的做法是让最能打的几个儿子,镇守北疆。朱棣做藩王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守国门。后来当上皇帝,就变成了&34;。
从北京出发,摩擦蒙古,后勤补给线极短,跨过长城就可以开战。如果不迁都,在南京的话,后勤补给要跨过大半个中国,劳民伤财。
▲京杭运河地图
四、平衡南北文武格局,紧握精兵强将明初时期,官场文武分布极不均衡。
文官集团主要由南方人把持,绝大多数的文官来自于江左江右。当时科举著名的&34;,就说明了南方文官势力的强大,让朱元璋都不寒而栗。
朱棣登基后,这一问题依然存在,迁都北京,可以让北方士族平衡南方文官势力。
▲刚建好的紫禁城复原图
同样,武官集团也存在严重的南北不均问题。
因为北方边患不断,所以精兵强将主要集中于北境一线。燕王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也是先把宁献王朱权的朵颜三卫等王牌军,先收入囊中,才敢与建文帝一争高下。
如果朱棣在南京当个太平享乐皇帝,那么北方重镇由谁镇守,才不会重蹈靖难之役的覆辙?大儿子太胖,二儿子太飙,想一想还是自己到北边亲自来吧。
▲明初藩王分布图
综上,朱棣迁都北京,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龙兴之地在此,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安排。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