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斜坡变形与破坏的勘察要点有哪些(斜坡变形与破坏的勘察要点是)

导语:斜坡变形与破坏的勘察要点

斜坡变形与破坏的勘察要点有哪些(斜坡变形与破坏的勘察要点是)

(一)崩塌的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危岩或崩塌时,应进行危岩和崩塌勘察。

1.崩塌勘察宜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应查明产生崩塌的条件及其规模、类型、范围,并对崩塌区做出建筑场地适宜性评价以及提出防治方案建议。

2.崩塌勘察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测绘的比例尺宜采用1:500~1:1000;崩塌方向主剖面的比例尺宜采用1:200。

3.测绘时应查明的内容是:

⑴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尺寸和崩落方向;

⑵崩塌区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地下水的活动情况;

⑵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面(断裂、节理、裂隙等)发育情况;

⑷气象、水文和地震活动情况;

⑸历史上崩塌危害及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等。绘制崩塌区工程地质图,并附以主剖面地质断面图。

4.当崩塌区下方有工程设施和居民点时,应对岩体张裂缝进行监测。对有较大危害的大型崩塌,应结合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崩塌的时间、规模、滚落方向、危害范围等做出预报。

5.各类危岩和崩塌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⑴规模大,Ⅰ类——落石方量大于5000m3,破坏力强,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于治理的,不宜作为工程场地,线路应绕避;⑵规模较大,Ⅱ类——介于Ⅰ类与Ⅲ类之间,破坏后果严重,应对可能产生崩塌的危岩进行加固处理,线路应采取防护措施;⑵规模小,Ⅲ类——落石方量小于500m3,破坏力小,破坏后果不严重,易于处理,可作为工程场地,但应对不稳定危岩采取治理措施。

6.崩塌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除应遵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一般规定之外,尚应阐明崩塌区的范围、类型、作为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并提出防治方案的建议。

(二)滑坡的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有滑坡可能时,应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

1.滑坡勘察的任务和目的

(1)查明滑坡的现状,包括:滑坡周界范围、地层结构、主滑方向;平面上的分块、分条,纵剖面上的分级;滑动带的部位、倾角、可能形状;滑带岩土特性等滑坡的诸形态要素;查明各层地下水的位置、流向和性质;在滑坡体、滑坡面(带)和稳定地层中采取土试样进行试验。

(2)查明引起滑动的主要原因。在调查分析滑坡的现状和滑坡历史的基础上,找出引起滑坡的主导因素;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的复活。

(3)获得合理的计算参数。通过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反算和经验比拟等综合分析,获得各区段(牵引段、主滑段和抗滑段)合理的抗剪强度指标。

(4)综合测绘调查、工程地质比拟、勘探及室内外测试结果,对滑坡当前和工程使用期内的稳定性做出合理评价。

(5)提出整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或整治方案。对规模较大的滑坡以及滑坡群,宜加以避让;防治滑坡宜采用排水(地面水和地下水)、减载、支挡、防止冲刷和切割坡脚、改善滑带岩土性质等综合性措施,且注意每种措施的多功能效果,并以控制和消除引起滑动的主导因素为主,辅以消除次要因素的其他措施。

(6)提出是否要进行监测和监测方案。

2.工程地质测绘

(1)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测绘比例尺1:200~1:1000,可根据滑坡规模选用;用于整治设计的测绘比例尺为1:200或1:500。

(2) 搜集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

(3)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4)测绘、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关系;滑坡的形态要素和演化过程,圈定滑坡周界;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作为滑坡体平面上的分块或纵剖面分段的依据。

(5)通过裂缝的调查、测绘,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并指导勘探工作。

(6)对岩体滑坡应注意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的调查,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的岩性差异界面。

(7)应注意测绘调查树木的异态、工程设施的变形等;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筑物(包括支挡物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裂缝与施工裂缝、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8)调查、测绘地下水特征,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9)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10)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应摄影或录像。

3.勘探工作要点

(1)勘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滑坡体的地质结构、滑动面的位置、展布形状、数目和滑带岩土性质,查明地下水情况,采取岩土试样进行试验等。

(2)勘探线应在测绘、调查基础上,沿滑动主轴方向布设。根据滑坡规模和分块、分条情况,在主轴线两侧亦应布设勘探线或勘探点;在各勘探线上勘探点的间距,一般不宜大于40m。在预计设置排水和支挡构筑物的地段,应有一定数量的勘探点。勘探方法除钻探和触探外,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

(3)为直接观察地层结构和滑动面,或为原位大型剪切试验,宜布设一定数量的探井或探槽。为准确查明滑动面的位置,对于土体滑坡,可布设适量静力探点;对于岩体滑坡,可采用合适的物探手段。

(4)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应穿过最下一层滑动面;少量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超过滑坡体前缘最低剪出口标高以下的稳定地层内一定深度,以满足滑坡治理需要。

(5)在滑坡体内、滑动面(带)和稳定地层内,均应采取足够数量的岩土试样进行试验。

(6)为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各层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地下水流向、流速、流量及其承压性质,应布设专门性钻孔,或利用其他钻孔进行上述水文地质测试,必要时应设置地下水长期观测孔。

(7)滑坡勘探宜采用管式钻头、全取芯钻进,土质滑坡宜采用干钻,钻进过程中应细致地观察、描述和注意钻进难易的记录。以下迹象可能是滑动面(带)位置:

①通过小间距取样(0.5m或更小),测定和绘制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含水量最大处,可能是滑动面(带);

②所采取岩心经自然风干,岩心自然脱开处可能是滑动面;破碎地层与完整地层的界面也可能是滑动面位置;大型、超大型滑坡可能出现地层重复现象,结合测绘调查分析判断是否属滑动面(带);

③孔壁坍塌、卡钻、漏水、涌水、甚至套管变形、民用水井井圈错位等都可能是滑动面位置,但应结合其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4.测试和监测工作

(1)测试工作

为了验算滑坡的稳定性,必须对滑带土进行抗剪强度试验,以求取c、φ指标。土的强度试验宜符合下列要求:①采用室内、野外滑面重合剪,滑带宜作重塑土或原状土多次剪试验,并求出多次剪和残余剪的抗剪强度;②采用与滑动受力条件相似的方法;③采用反分析方法检验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大型和重要的滑坡,则除采样进行室内试验外,还需作滑带土的原位测试。

(2)监测工作

规模较大以及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滑坡,应进行监测。滑坡监测的内容包括:滑带(面)的孔隙水压力;滑体内外地下水位、水质、水温和流量;支挡结构承受的压力及位移;滑体上工程设施的位移等。滑坡监测资料,结合降雨、地震活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作为滑坡时间预报的依据。

5. 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正确选择有代表性的分析断面,正确划分牵引段、主滑段和抗滑段;(2)正确选用强度指标,宜根据测试成果、反分析和当地经验综合确定;(3)有地下水时,应计入浮托力和水压力;(4)根据滑面(滑带)条件,按平面、圆弧或折线,选用正确的计算模型;(5)当有局部滑动可能时,除验算整体稳定外,尚应验算局部稳定;(6)当有地震、冲刷、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时,应计及这些因素对稳定的影响。

6.滑坡稳定性的综合评价,应根据滑坡的规模、主导因素、滑坡前兆、滑坡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稳定性验算结果进行,并应分析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的建议。

7.滑坡勘察报告除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一般规定之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1)滑坡的地质背景和形成条件;(2)滑坡的形态要素、性质和演化;(3)提供滑坡的平面图,剖面图和岩土工程特性指标;(4)滑坡稳定分析;(5)滑坡防治和监测的建议。整治方案的建议。

本文内容由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