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贵为状元的杨慎一生波折坎坷死后追封三世的是谁(杨慎简介及后人)

导语:贵为状元的杨慎,一生波折坎坷,死后追封三才之首

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各朝都不乏才学广博深厚之人,可谓江山屡屡有才人代出,但从来没有一个朝代像明朝这样有着本朝公认的才子评选。

据《明史》记载 :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笔者认为,正是这种公允的评选才更见识出大明王朝的风华绝代和独步无双。今天探讨的是被称为明一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

一、少年灵慧,神童之姿傲然引颂

杨慎,四川人,他天生神童,自幼好学又机敏过人,年少时期就多次在众人面前出口成文。

十一岁就会作诗,十二岁甚至仿写名篇《古战场文》和《过秦论》,少年才学冠绝同龄,引人侧目。

仿作《古战场文》中的一句警句甚至惊动了他二叔,等杨慎稍微年长,随父亲进京后,更是以诗文功力征服了当时的内阁首辅李阁老李东阳,李东阳将其引为小友,一度作揖邀其拜入师门。

笔者认为,杨慎在年少之时即表现出如此让人惊叹诧异的才华,离不开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更离不开他父亲的谆谆教导。他的父亲就是日后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三朝老臣杨廷和。

多年以后,当杨廷和退休在家患病之时,听闻儿子杨慎归来探望,一时之喜竟然病愈,堪称奇迹,也足以见得杨氏父子之间的感情深厚。

二、年少成名,头名状元名动京师

杨慎到北京后不久就征服了京师文化圈,后来他的父亲杨廷和又升任为内阁首辅。

随着杨慎年岁的增长,很快到了科举的年纪,他们一致认为杨慎凭才学获胜绝对名至实归。果然不负众望,1511年,杨慎殿试第一,获得头名状元。

事实上,就在两年前,也就是1508年的那场考试中,杨慎已被梁主考和王主考两位主考官同时合议定为第一,却恰巧试卷不幸被烧毁,失去了会试第一的名次。

可怜可叹,迟来的荣誉始终还是来了,那是属于他的荣光。

考取状元后,杨用修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开始了帝国中枢抄抄写写的文字工作,正式登上了明王朝的政治舞台。

笔者觉得,此时的杨慎就好像聚光灯下的明星一般,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他,所有人也都期待着他在政治上能够宏图大展、甚至铸就伟业。

杨慎自己也是如此,赤膊上阵,踌躇满志。只是当时谁都没想到,杨慎在政坛上就如一颗流星,划过刹那间的辉煌,最终燃烧几乎殆尽。

而1511年以状元郎的身份&34;竟成为他在官场最为高光的一刻。

三、仗义执言,身有绝学心系天下

杨慎为人正直,登上政坛后不久,便发现官场并非如自己当初以为的那样,从上到下几乎一片污浊。

当时明帝国的皇帝是武宗朱厚照,该君酷爱游山玩水,到处游历,杨慎看不惯,多次上书批驳。

1517年朱厚照微服私访跑出帝国北部边境居庸关游玩,杨慎得知后大怒,立即上书,规劝皇帝停止游戏,回归皇朝处理政务为要。

但明武宗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嬉戏无度,杨慎看到天下百姓疾苦累多,作为帝国的君王却一而再再而三不闻不问,下定决心不再同流合污,辞官归了故里。

四年后,武宗驾崩,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力主武宗的堂弟入主皇宫成为新一任帝国的掌舵者,即明世宗嘉靖。

世宗即位后,授予杨慎翰林院修撰的职位,邀请他赴京讲史。

再度回到京师后,杨慎意气奋发打算再立新功。作为明世宗的史学老师,他几位严厉,渐

渐地与皇帝产生了隔阂。

最终因为太耿直而得罪了嘉靖皇帝,嘉靖帝即位后,想追认自己的亲生父亲,但朝廷大臣一致认为他只能追认他的伯父即明武宗的父亲,嘉靖不从,由此开始了明朝著名的大案件,大礼仪之争。

期间,无数大臣雄起仗义执言,又有无数大臣转向嘉靖认为应该追认自己的亲生父亲,杨慎得知此事后立马上书,再次带头职责嘉靖,但嘉靖显然不是明世宗那样的好脾气,他一怒之下,批准了首辅杨廷和辞职,开始暴力镇压杨慎等人。

下狱八人的消息传出,杨慎叫上同年的进士检讨王元正等人,说出: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再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以此抗议非法逮捕朝廷重臣,哭声之大响彻宫廷。此举惹得皇帝大怒,杨慎随即被捕入狱,杖责之后死而复苏。苏醒不过十日再次受到杖刑责罚,之后充军云南。

笔者认为,杨慎带头仗义执言,心系天下百姓,却几乎被杖责殒命,他的遭遇不仅让百官胆寒,甚至给后世的官吏百姓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多年之后,当湖北的神童张居正出现在人们面前再次崭露头角之时,主考出于爱护之意取消了张居正的第一名,这位主考姓顾,他担心的正是害怕张居正重蹈了杨慎的覆辙,他深知,不论何时,国家最不缺少的就是风花雪月的才子,帝国最为缺少的是治国谋成的栋梁。

四、忽归乡野,仕途走绝从头再来

笔者看来,普通人遭受一个重大打击就很容易消沉甚至不易再起,而当年的状元,杨慎杨用修用他的例子向我们表明,天才就是天才,任路途再多坎坷波折,也挡不住天才的光芒,正所谓玉越琢越成器。

就在杨慎被发配云南的路上,他父亲因为当年裁撤冗员得罪的地方官也没闲着,他们组团截击杨慎,打算彻底结束杨慎的职业生涯。

杨慎一路躲避终于到了云南永昌,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流放生活,期间明帝国皇帝嘉靖因为痛恨杨氏父子,是不是向身边人询问杨慎的近况,得到的答复都是杨慎终老,再无大用。

杨慎于嘉靖三十八年在云南去世,一年后,运回四川安葬在了父亲杨廷和的墓旁,大明帝国赫赫有名的四川杨氏家族,迎来了自己最为重要的成员回归。

杨慎在云南永昌期间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光诗作就留下超过两千首,诗文中始终不忘民间疾苦。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反映当地百姓疾苦、环境风光的诗文,心怀天下的志向始终没有泯灭。

除了诗文以外,杨慎在词、剧的演绎上已然成为了一个高峰,比如最为我们熟知的那首《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

除了诗文词剧以外,杨慎对儒学特别是明朝以来兴盛的王阳明心学也颇有心得,甚至他的书法绘画技艺也深得世人推崇,比如王世贞就认为杨慎的字并不亚于书法大家赵孟頫,可谓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了。

结语:

在永昌的杨用修博览群书,且著述颇多,据四川省图书馆的《杨升庵著述目录》记载,杨慎留下的文献接近300种。1567年明穆宗即位,追封杨慎少卿之位,后来的天启皇帝又追谥杨慎&34;的谥号。杨慎虽未在官场所有作为,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帝国的认可。

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杨慎:&34;可谓是肯定了杨慎作为明朝才子之首的地位。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