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位于北纬多少度(四川泸州人的性格特点)
导语:北纬28°的思索,泸州人性格基因里面的优与劣
天府之地泸州凭两江舟楫之利,扼川滇黔渝要冲,从来商贾云集,历代市井繁华。这些年我们谈得最多的是酒,也因为酒城的缘故,更多人对泸州有所了解,但是泸州仅仅是酒城那么简单吗?在还没有美酒飘香的时候,在江阳还未建城,泸州还未被赐名,这个古老的地域,已经被两条江所环绕,第一代泸州人,比古巴国人还要早的原始泸人,已经靠着天赐的两江,繁衍生息了。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形成发在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她福泽到的地方基本上包含了大半个中国,泸州有幸居于上游。而另外一条它的支流沱江,也从这里与之交汇。
沱江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绵竹市断岩头大黑湾。南流到金堂县赵镇接纳沱江支流--毗河、青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条上游支流后,穿龙泉山金堂峡,经简阳市、资阳市、资中县、内江市等至泸州市汇入长江。
所以长沱两江在这里终于携手一同奔流入海。泸州人亲切地把长江叫做大河,把沱江叫做小河。
长江泸州段达到136公里,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占长江四川段的三分之二。
泸州境内的沱江航道长43.5公里,沱江航道曾经是川盐和川糖出省的最重要交通线,请记住历史上没有沱江就没有泸州的辉煌。
虽然如今我们似乎感受不到长沱两江当年的水运盛世,但是你如果忽视这两条江对泸州的恩赐,那就是数典忘祖。
沿江而建的城市它必定因水而兴,因水而荣。周而复始,循环不绝。泸州人的性格里面的耿直和豪爽,正是对长沱两江包容豁达最直接的体现。
草原一望无垠,所以驰骋在这里的民族,一定是非常爽朗的,同样,两江的开阔,才有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绝唱,这水经过泸州人的勤劳和智慧,化成了甘霖美酒,形成了泸州人耿直、豪爽、好客的天性。
在重庆还未脱离四川的时候,人们对川人的性格来源,无非以成都和重庆为范本,一个蜀国之源流,一个巴国之领袖。
川西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茂,誉为天府之国。民国时期湖北的学者卜斯水曾经这样夸张的形容:四川人关起门来都可以过半个世纪。
仿佛,那个时候的川西离天堂就差一步之遥。虽然这种夸张的说法,很难完全苟同,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也证明了当年蜀地的富饶,所以今天我们看到成都的人生活态度,好安逸,讲斯文,慵懒而不急躁,聪明又颇多心机。
而巴国之域,地险山多,颇不太平。但是巴人自来乐观,大方,敢于斗争,性格火爆,能用坨子(拳头武力)解决的问题,尽量不用嘴巴。所以抗击元兵的时期,他们也最为执拗,至死方休。
泸州一直隶属巴地,性格方面多有巴人遗风。但是同时也受蜀地影响,多了一份细腻。
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混合体,最后因为泸州饮食文化、码头文化和酒文化,被绝佳的融合。这里面最能说明的关键词,我总结如下:火辣、善良、辛勤、勇敢、智慧、包容、坚韧、团结、仁义、吃苦耐劳、平和笃定、适度满足。
泸州这个地方,说到物产,因为特殊的维度,北纬28°,造就了晚熟的气质,好多东西都比较晚熟,有人感叹到这个神奇的地方是一块飞地,岭南的果实,居然能在泸州绽放异彩,荔枝桂圆,当然,还有用特有的糯红米高粱酿造的天下第一香的白酒。
这个奇特的相遇,是成都和重庆都很难呈现的。重庆有水,但是坡坡坎坎多,成都有平原,但是说到水,总不能说府南河吧。如果不是都江堰,估计也不太乐观。当然它的优势还是造就了天府美誉。
泸州则不一样,或多或少的带有他们的一些优点,又从中发挥。所以这个地方也成了“铁打的泸州”
泸州人并不是一味的性格火爆,也不是如完全的斯文内敛,正因为他身处川、滇、黔、渝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个兼容性很强的城市,介于重庆和成都之间。对于泸州人的性格,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耿直却不乏细腻,也正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兼蓄了火辣直率的巴文化与细腻悠闲的蜀文化。
我们不仅仅如此,还具备忠孝节义的品格,泸州人不孝顺是要被唾弃的,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泸州人与生俱来的基本品格,百子图,安安送米,报恩塔等等都是孝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因为诸葛忠义,泸州人也是忠义的推崇者,当年袍哥文化跟码头文化兴盛,都拜关老爷,这一点,也是因为这种民俗的传承,泸州人最恨“点水雀”(告密之意),背叛和出卖朋友的人,还有耍小聪明,不讲信用,在泸州人的圈子里根本混不走。
但是泸州人的性格里,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不善表达,过于低调谨慎,格局和眼见不够。野性多、野心少,不愿离家,守土重迁,观念陈旧,又比较屈服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对自己的文化了解不够,缺乏地方自信,或者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发展。
这些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桎梏了泸州的发展和进步。小社会、小圈子和一种“小文化”,自娱自乐是要不得的,我想我们关起门来的时候要分析自己不足,但是我们打开门的时候,应该大大方方的把优势和魄力给展现出来。
泸州不是一个没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泸州也不是一个没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写下这篇文章,希望看到的泸州人能有所感悟,改变什么时候都不算迟。相信我们将来会更好,并且我们现在泸州人和下一代也一定能把建设和发展泸州的担子给挑起来。
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