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王艮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王艮简介)

导语:王艮——到底是何许人也??众多读者质疑

王艮(公元1483--公元1541),字汝止,号心斋,明代哲学家,泰州安丰场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称王泰州。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先世原居苏州,后落户于泰州安丰场,以烧盐为生,始祖名王伯寿。

泰州晚报记载

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百姓日用之学",是王艮思想的闪光点和泰州学派思想的主旨和重要的进步命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百姓日用"一词,在古代儒家虽然提出过,但被"大儒们"说成百姓是不知道"用"的。《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就是说:道,只有天生的君子、圣人甚至"神",才可以认识它、掌握它、运用它,凡夫俗子--百姓,是绝不可能知道"道"的。王艮一反经典的传统和说教,匠心独具地认为:" ","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他具体地形容"僮仆之往来,视听持行,泛应动作,不假安排"就是"道",此乃"即事是学,即事是道"。他还把"百姓"和"圣人"放在等同的地位,说:"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样,"百姓日用"就成了检验是"道"还\是"异端"的标准。他还这样说:"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君子","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庶人非下,侯王非高"。

宗儒祠

泰州学派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社会基础和诸种条件,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必然。清末民初袁承业说:"心斋先生毅然崛于草莽鱼盐之中,以道统自任,一时天下之士,率翕然从之,风动宇内,绵绵数百年不绝。"泰州学派的形成、发展过程,可大体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王艮开门授徒,逐渐形成泰州学派,是为开创时期;

第二阶段,经过王艮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王栋、王襞、何心隐等的阐述、继承和传播、发展,是为泰州学派的兴盛时期;

第三阶段,再经过四传、五传,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文艺领域、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科学领域,对泰州学派思想的发扬光大,掀起了一股股声势浩大的早期启蒙思潮,是为泰州学派的顶峰时期。

如图

泰州学派对晚明社会在思想、文艺、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辉煌的、为世人所称道的和永难磨灭的。据记载,泰州学派从王艮开门授徒至明末,五传,其弟子有姓名可查者达487人。其中载入《明史》者20余人;编入《明儒学案》者30余人。

鸟瞰

本文内容由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