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刺马案的幕后主使是曾国藩吗(曾国藩刺马案后为什么能全身而退)
导语: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曾国藩敛财多少?历史真相告诉你
“刺马案”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案犯张文祥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两江总督马新贻在重重护卫下成功刺杀。奇怪的是,刺杀得手后,凶手非但没有逃跑,反而仰天长笑,高呼:“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为天下人除一恶贼!”随即他被侍卫当场捉拿。
《投名状》根据“刺马案”改编
案发之突然,影响之巨大,在官场和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在民间,吃瓜群众连张文祥都不清楚是谁,也不知道他为何要取马新贻性命。大家猜测,是怎样的不共戴天之仇才能让张文祥冒死去刺杀马新贻,亦或是被人指使,精心策划了一起谋杀案件?而朝廷呢,在惊讶的同时,更多的是觉得颜面扫地。被刺杀的可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刺杀地点还是在自己的府衙门口。最可笑的是,行刺者居然是一介草民。这分明是蔑视朝廷的权力,公开与朝廷为敌。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社会之中,处处体现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包括官级的分类也是如此。总督一职建立于明朝,但在逐渐衰落的晚清时代,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的地位和权力都是不断提高的,他们手中的军政大权是也可想而知。在清朝的官职中,任何一个地方上的官职都无法超越总督。就是这样一个一品大员,居然被一个小人物刺杀了。
金城武在《投名状》中扮演张文祥
消息迅速传入了皇帝耳中,皇帝听闻后,只说了四个字:“不胜骇疑”。总督轻而易举就被刺杀了,那皇帝的安危是不是也随之受到了威胁。
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她安排曾国藩与刑部尚书郑敦谨牵头,会同朝廷诸多大员共同来审理此案。
李连杰在《投名状》中扮演马新贻
在开审前,郑青天特意与曾国藩私下交流,想探探他的口气。谁知,曾国藩居然东拉西扯,总是不愿透露自己对此案的看法。这一点让郑敦谨甚是奇怪,但他也未曾放在心上。
但随着案件审理的一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线索都将此案的主谋指向了曾国藩,或者说是湘军。郑敦谨发现这个案子背后所隐藏着巨大的政治军事秘密。据清代史料记载,太平天国运动历经数年,形成一个虎踞东南的强大政权,严重威胁到了清廷的统治,并且当时的“圣库制度”(即所有抢夺的财富都必须交由首领处置)让农民军首领洪秀全聚敛财富无数。
清廷为了尽快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派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前去镇压。后来,由于镇压有功,朝廷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当上了两江总督。而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收缴了全部金银,但却上奏朝廷说根本没有发现所谓的“圣库”,所上缴朝廷的数额也是少之又少。
于是朝廷便有传言说曾国藩有野心,为了制衡湘军势力,慈禧太后一怒之下便将曾国藩调离江宁,接着召见了自己的亲信马新贻,升其为两江总督。而就在上任的同时,马新贻便在慈禧太后密旨的授权下,展开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此时,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34;突然发生了。
当然,也有传闻说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私吞了所有财富,而曾国藩并不知情。但这种种也都是猜测而已,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案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到底张汶祥是不是被人指使呢?案件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半年过后,案子最终仍被定性为张文祥勾结海盗,“挟私报复”。案子审理完毕后,曾国藩又重新担任上了两江总督。
曾国藩
有很多地方将张文祥写成了“张汶祥”,那到底是“文”还是“汶”呢?其实应该是“文”。这来源于清廷对罪犯的一直蔑视,官府将服刑的犯人名字故意进行污蔑,为其取恶名。
历史的真相如何?只能靠后人自己去判断了。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